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中共對外經貿發展策略與全球經濟金融治理

Course Name: China's Foreign Economic and Trade Strategy and Global Financial Governance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2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透過對中共對外經貿發展策略,當前國際政經情勢的變化等問題的分析和探討,使學習者對中國大陸對外經濟、貿易和金融關係的發展及其所造成的影響能有深刻的認識和瞭解。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40餘年改革開放政策的推展,推進了中國大陸經濟的快速增長,並使大陸經濟逐漸與國際經濟體系相融合。在此一發展過程中,對外開放政策固然是主要推動力量,但是在此一主要發展策略下,中國大陸對外貿易體制改革,對外貿易發展策略的轉變,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以及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對其與國際經濟的互動關係,對中國大陸經濟發展造成相當的影響,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經貿呈現急遽轉變,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盛行,新興經濟體崛起,改變了國際經貿格局,但是以西方先進國家為主導的國際經濟組織,卻無法扭轉歷次區域和國際經濟危機所帶來的衝擊,以致加速國際經濟和金融體系改革的聲浪高漲。面對此一形勢的發展,中共提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對外經貿發展策略,一來加速經貿和金融體制改革,以符合國際規範;二來推進「一帶一路」倡議、設置區域性金融機構,擴展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空間。另一方面則積極推動區域經濟整合,參與全球經濟金融治理。這一連串的政策措施都將對現行國際經貿體系帶來衝擊。本課程透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和探討,使學習者對中國大陸對外經濟、貿易和金融關係的發展及其所造成的影響能有深刻的認識和瞭解。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一、課程要求

    1.單元作業或考試(2次)

    2.學期報告(1篇)

      主題需與課程內容相關,學期中將列出主題領域供參考和選擇。

      2023年11月8日前必須提出學期報告題目及研究計劃綱要。

      學期報告字數(含註釋)約在7000~8000字左右。

        學期報告繳交期限為2024年1月10日,逾期以零分計算。

     

    二、課程進度

    壹、總論

        一、社會主義國家經濟與對外貿易

          1.對外貿易和經濟發展

          2.對外貿易和對外關係

          3.計劃經濟體制下對外貿易的特性

          4.社會主義國家的外貿體制改革

        二、中國大陸對外貿易的特性

          1.中國大陸經濟的特點

          2.對外貿易政策的基本原則

          3.對外貿易和對外援助的政治意涵

          4.對外貿易與國家經濟安全

    貳、「改革開放」前中國大陸的外貿體制和政策

        一、社會主義外貿體制的建立和發展

          1.高度集中的外貿體制的形成

          2.外貿管理體制的運行及其經濟成效

          3.統制型外貿管理體制的評價

        二、外貿管理體制的調整和演變

          1.外貿行政管理機構的調整

          2.對外貿易企業的性質和發展

          3.對外貿易法制的建立

        三、「改革開放」前中國大陸外貿策略和政策

          1.對外經貿關係形勢及其發展

          2.對外貿易和大陸經濟發展

          3.貿易結構和貿易方向的轉變

    參、八0年代以來外貿體制改革及其影響

        一、外貿體制改革的原則和內涵

          1.外貿體制改革的方向

          2.外貿機構和組織之演變

          3.外貿體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二、外貿體制改革的歷程和演進

          1.下放對外貿易經營權時期(1978~1987年)

          2.以承包制為主軸的外貿體制改革時期(1988~1990年)

          3.轉換外貿企業經營機制的改革時期(1991~1993年)

          4.相應於宏觀經濟調控的改革時期(1994~2001年)

          5.經濟全球化衝擊下的改革時期(2002~2007年)

          6.國際金融風暴對外貿體制和政策的影響(2008~2016年)

          7.美中貿易戰下經貿政策的應變(2017~2019年)

          8.疫情後對外經貿政策可能走向(2020~2021年)

          9.俄烏戰爭下對外經貿政策的調整(2022年~)

        三、外貿體制改革的總體評價

          1.對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影響

          2.對產業結構和財政收支的衝擊

          3.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的矛盾

    肆、外資的吸收和技術引進

        一、外資的吸收及其經濟成效

          1.利用外資的基本方針和政策

          2.中國大陸利用外資的發展歷程

          3.外資在中國大陸的區位選擇和佈局

          4.外商投資與中國大陸經濟發展

          5.吸引外資所存在的問題

        二、中國大陸的技術引進政策

          1.技術引進的經驗

          2.經濟現代化與技術引進

          3.當前的技術引進政策及其限制

        三、國際出口管制與中國大陸的對外貿易

          1.東西方貿易的發展趨勢

          2.國際輸出管制政策之演變

          3.國際管制政策下的中國大陸對外貿易

    伍、對外貿易和外匯管理制度

        一、社會主義國家的匯率

          1.匯率的產生

          2.匯率的特質及功能

          3.匯率的決定及對經濟的影響

        二、中國外匯管理體制的改革

          1.外匯管理體制之演變

          2.外匯管理的方針和措施

          3.外匯管理與中國的對外開放

        三、人民幣匯率之演變及未來之發展

          1.中國對人民幣匯率之政策

          2.人民幣匯率與對外貿易

          3.人民幣匯率走勢與資本流動

        四、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和問題

          1.人民幣滙率形成機制改革

          2.影響人民幣滙率走勢的內外在因素

          3.人民幣納入SDR的政經意涵

          4.中共對滙率操縱國指控的回應

          5.人民幣國際化與數位化發展趨勢

    陸、中國大陸對外貿易發展策略和政策

        一、影響對外貿易發展策略的主要因素

          1.國際政經形勢的轉變

          2.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需要

          3.外貿政策決策所面臨的內部制約因素

        二、對外經濟開放格局的形成

          1.經濟改革和外貿政策的轉變

          2.沿海經濟發展策略的形成

          3.外向型經濟的條件和面臨的問題

        三、對外貿易發展策略的演變

          1.計劃體制下的進口替代策略(1980年以前)

          2.進口替代與邊際出口導向(1980~1983年)

          3.以出口促進抵消進口替代(1984~1990年)

          4.以出口促進與國際貿易自由化(1991~1993年)

          5.貿易自由化政策的推展(1994~2001年)

          6.經濟全球化下的外貿發展策略(2002~2007年)

          7.國際金融風暴下外貿政策的調整(2008~2016年)

          8.對外經貿開放格局的建置(2017~2019年)

          9.國內外「雙循環」發展策略的擬具(2020~2021年)

         10.俄烏戰爭因應全球產鏈重組的對策(2022年~)

        四、國際收支調解與外貿策略的轉變

          1.中國大陸國際收支情況

          2.國際收支調節的政策目標

          3.國際收支調節的考量因素和具體措施

            ~「走出去」策略

            ~進口策略的調整

            ~貿易控制和產業政策

            ~國家經濟安全與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柒、21世紀以來國際經貿的演變和特點

        一、自由貿易制度的演進和問題

          1.烏拉圭回合談判進程和成果。

          2.杜哈回合談判的主要議題

          3.WTO的基本精神和規範

          4.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帶來的問題

        二、全球和區域金融危機的爆發

          1.1990年代後期亞洲金融危機的成因和影響

          2.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衝擊

          3.國際經濟組織緩解金融危機的方案

          4.中國應對金融危機作法和貢獻

        三、國際經貿格局的演變和重點議題

          1.新興經濟體國家的崛起和影響

          2.服務貿易成為世界貿易的主動力

          3.高規格高標準貿易規範和要求

          4.G20杭州峰會中國方案的提出

        四、全球化vs區域化的發展趨勢

          1.區域經濟整合迅速發展的政經背景

          2.全球區域經濟整合趨勢和影響

          3.亞太區域經濟整合情況和問題

          4.中國在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政策和作用

        五、國際經濟和貨幣體系改革

          1.國際經濟金融體系的功能和成效

          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配額改革和功能

          3.世界銀行投票權數改革和其意涵

          4.中國與新興經濟體改革的要求和影響

    捌、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發展策略的內涵和執行

        一、發展策略形成的背景和方向

          1.中國內部深化改革的要求

          2.建立符合國際規範的對外經貿體制

          3.服務業是對外開放重點領域

          4.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二、經貿管理體制改革改善投資經營環境

          1.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的調整

          2.推行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3.擴大對外開放外商投資領域

          4.設置自由貿易試驗區進行改革試點

          5.制訂頒佈「外商投資法」及其影響

        三、擴大金融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

          1.中國大陸金融體制改革和問題

          2.滙率走勢和政府債務潛藏金融風險

          3.服務業是對外開放重點領域

          4.金融領域對外開放進程和限制

    玖、內外區域經濟佈局和參與全球治理

        一、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設置和成效

          1.自由貿易試驗區體制改革面向

          2.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執行成效

          3.天津、福建、廣東自貿區的功能

          4.第三批至第七批自貿試驗區成效評估

        二、中國內部對外開放區域佈局

          1.京津冀協同發展成外商投資重點

          2.粵港澳大灣區政策規劃和面臨問題

          3.海南自由貿易港總體方案的政策意涵

        三、一帶一路」與亞投行執行成效

          1.「一帶一路」政策形成過程和內涵

          2.一帶一路發展情況和挑戰

          3.亞投行面臨的地緣政治經濟問題

          4.一帶一路」倡議會成為「債務外交」?

        四、「中國方案」與亞太區域經濟整合

          1.杭州G20峰會「中國方案」主要內涵

          2.中國對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具體政策

          3.藉區域經濟整合推進主場外交成效

          4.RCEP與CPTPP將會嚴重對撞?

          5.印太經濟架構(IPEF)對中國政經的影響

    拾、貿易戰和肺炎疫情後中國經貿政策走向

        一、美中貿易戰的緣由和發展

          1.長期以來中美間所存在的政經衝突

          2.中美經貿摩擦難以緩解的核心議題

          3.中美貿易談判起伏跌宕和政策立場

          4.中美經貿磋商面臨的問題和限制

          5.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的打壓和圍堵

        二、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經濟的衝擊

          1.世界經濟呈現嚴重的衰退

          2.量化寬鬆政策潛藏金融風險

          3.國際間和各國國內所得分配差距拉大

          4.全球產業鏈呈現斷鏈現象

        三、中國應對危機的措施及未來經貿政策走向

          1.中國應對肺炎疫情調控政策

          2.中國因應美國科技戰的對策

          3.貿易戰下中國產業發展政策的調整

          4.中國應對全球產業鏈調整的政策選擇

          5.未來中國對外經貿政策走向和特點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60%

    講述 Lecture

    30%

    討論 Discussion

    1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1.作業或考試成績佔30%

    2.課堂表現(含出席率與課堂參與)佔30%``

    3.學期報告佔40%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丁純、強皓凡、楊嘉威  「特朗普時期的美歐經貿衝突:特徵、原因與前景—基於美歐貿易失衡視角的實證分析」。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19年第11期,頁89-110。

    于鵬    「WTO爭端解決機制:原因、進展及前景」,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9年第9期,頁67-75。

    王子先  「世界貿易復蘇前景與我國外貿發展的選擇」,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0年7月,頁3-9。

    王文、王鵬  「G20機制20年:演進、困境與中國應對」,中國外交(北京),2019年第11期,頁78-88。

    王金波  「〝一帶一路〞能否提升中國國家形象」。中國外交(北京),2022年第6期,頁99-118。

    王春宇、王海成  「RCEP關稅減免對我國貿易的主要影響及對策」,宏觀經濟管理(北京),2022年6月第6期(總第464期),頁74-81、90。

    王振玲  「歐盟機構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以及中國的應對策略:認知與權限類別基礎上的多重對接」,中國外交(北京),2019年第9期,頁100-112。

    王高陽、鞠欣  「制度環境變遷提升全球價值鏈參與度—紀念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0周年」,國際經濟合作(北京),2021年第3期(總第411期),頁25-31。

    王雪冬  「〝一帶一路〞背景下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面臨的挑戰與推進路徑」,經濟研究參考(北京),2020年第9期(總第2953期),頁99-107。

    王漢鋒  「迎接國際貨幣體系新變革」,財經(北京),2022年第16期(8月1日),總第645期,頁14-16。

    太平、李姣  「中國服務業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困境與突破」,國際貿易(北京),2022年第6期(總第486期),頁13-19、61。

    尹集慶  主編,中國對外經濟貿易改革20年(北京: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

    尹翔碩  中國對外貿易改革的進程和效果(山西:山西經濟出版社),1998年12月。

    白潔、蘇慶義  「《美墨加協定》:特徵、影響及中國應對」,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21年第1期,頁80-88。

    白曉燕  「人民幣滙率制度改革歷程及邏輯」,世界經濟研究(上海),2008年第12期,頁29-34。

    田原、張滔  「“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中亞國家經貿合作現狀及展望」,國際貿易(北京),2019年第8期(總第452期),頁72-78。

    石斌    「新時代中國國際秩序觀:認知、政策取向與實現路徑」,中國外交(北京),2021年第6期,頁20-27。

    平力群  「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步伐—以RCEP為中心」,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1年第1期,頁8-16。

    付鑫、李俊、張威  「入世20周年中國開放型經濟發展成就、差距及新思路」,國際貿易(北京),2022年第5期(總第485期),頁12-22。

    江瑞平  「世界百年變局與中國經濟外交」,中國外交(北京),2021年第3期,頁74-87。

    曲鳳杰、朱夢曳、牛桐  「美國加入TPP的動因、挑戰和影響:從美國視角分析」,國際貿易(北京),2012年第9期,頁31-38。

    朱民    「世界經濟:結構性持續低迷」,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7年第1期(總第127期),頁9-22。

    朱福林  「中美貨物貿易全球格局演變與中美貿易戰的內在邏輯」,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19年第10期,頁77-87。

    全毅    「區域貿易協定發展及對WTO改革的影響」,國際貿易(北京),2019年第11期(總第455期),頁52-58。

    汪洋    「跨境貿易以人民幣結算:路徑選擇與風險」,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1年第2期,頁108-118。

    汪瑩、劉佳、霍麗素  「金磚國家金融合作風險與防範對策研究」,國際貿易(北京),2017年12月(總第432期),頁58-61。

    肖立晟、肖然  「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對公共債務管理的影響、風險及其啟示」,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4年第5期,頁119-132。

    肖海泉  編著,中國對外經濟貿易概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李文韜  「東盟區域經濟一體化戰略及其對APEC合作影響」,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2年第10期,頁85-93。

    李玉舉 「金融危機以來國際貿易發展的特點及趨勢」,國際貿易(北京),2013年第2期,頁9-15。

    李安方  「跨國公司在華投資與中國外向型產業集群的發展」,世界經濟研究(上海),2008年第12期,頁69-73、34。

    李向陽  「中國特色經濟外交的理念、組織機制與實施機制:兼論〝一帶一路〞的經濟外交屬性」,中國外交(北京),2021年第6期,頁3-19。

    李坤望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對外貿易發展評述」,外貿經濟、國際貿易(北京),2008年11月,頁31-41。

    李計廣、鄭育禮  「多邊貿易體制改革:背景、性質及中國方略」,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21年第1期,頁61—69。

    李俊久  「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歷史邏輯、理論邏輯與現實邏輯」,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2年第6期,頁41-50。

    李思奇、楊玉瑤  「中國自貿協定投資規則的文本研究與前景展望」,國際貿易(北京),2021年第6期(總第474期),頁30-37、80。

    李浩東、林江  「區域主義視角下RCEP對亞洲各國經貿相互依存的促進作用、挑戰及其對策建議」,經濟研究參考(北京),2020年第23期(總第2967期),頁13-21。

    李剛    「中國國際收支結構演變:特徵、根源與調整對策」,世界經濟研究(上海),2008年第12期,頁17-21。

    李珮璘  「提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產業升級效應的對策」,中國外資(北京),2022年第13期(7月7日),頁54-57。

    李崢    「美國推動中美科技〝脫鈎〞的深層動因及長期趨勢」,中國外交(北京),2020年第7期,頁55-63。

    李健    「“坐二望一”須思量~中國外貿地位和角色的變化」,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0年6月,頁3-7。

    李揚、唐克、章添香等譯,Joseph E. Stiglity著  逆潮全球化(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9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李曉依、許英明、肖新艷  「俄烏衝突背景下國際石油貿易格局演變趨勢及中國應對」,國際經濟合作(北京),2022年第3期(總第417期),頁10-18。

    李雙雙  「WTO“特殊和差別待遇”透視:改革爭議、對華現實意義及政策建議」,國際貿易(北京),2019年第8期(總第452期),頁4-11、78。

    呂博、郝紅梅  「全球化和集團化的糾結G20和APEC貿易投資自由化評析」,國際貿易(北京),2015年第5期,頁19-23。

    何知仁、潘英麗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配額改革的基本原則與功能分離」,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4年第1期,頁137-149。

    何思因  霸權貨幣的地緣政治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3月初版。

    吳心伯  「拜登執政與中美戰略競爭走向」,中國外交(北京),2021年第6期,頁28-35。

    吳心伯  「美國壓力與歐盟的對華經貿政策」,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2年第6期,頁83-99。

    吳心伯  「探索中美戰略博奕的邊界」,中國外交(北京),2023年第7期,頁63-72。

    吳志成、劉培東  「促進多邊主義與全球治理的中國視角」,中國外交(北京),2021年第1期,頁67-81。

    吳玲君  規則優勢下的亞太區域經貿整合(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5年1月,初版一刷。

    吳澗生、曲鳳杰  「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趨勢、影響及戰略對策」,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4年第1期(總第109期),頁65-76。

    余永定  「中美貿易戰的深層根源及未來走向」,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9年第10期,頁74-83。

    余淼杰、蔣海威  「從RCEP到CPTPP:差異、挑戰及對策」,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1年第2期(總第152期),頁129-144。

    宋泓    「中美經貿關係的發展和展望」,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9年第6期(總第144期),頁74-99。

    宋泓    「CPTPP國有企業和指定壟斷條款及其影響分析」,國際貿易(北京),2022年第1期(總第481期),頁26-32、50。

    宋錦    「世界銀行在全球發展進程中的角色、優勢和主要挑戰」,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7年第6期(總第132期),頁23-33。

    宋穎慧、王瑟、趙亮  「“中國債務陷阱論”剖析:以斯里蘭卡政府債務問題為視角」,中國外交(北京),2019年第10期,頁102-112。

    沈國兵  「中美貿易摩擦的焦點和新動向」,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19年第7期,頁45-52。

    沈銘輝、仇莉娜  「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建設:以經貿合作為視角」,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17年第12期,頁68-72。

    沈聯濤  「金融市場和全球管理:基於網絡分析的視角」,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0年第6期,頁3-15。

    沈覺人  主編,當代中國對外貿易(上、下冊),(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2年。

    佟家棟、劉程  「“逆全球化”浪潮的源起及其走向:基於歷史比較的視角」,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7年第10期,頁3-9。

    佟家棟、鞠欣  「拜登時期中美戰略競爭態勢、挑戰與應對:基於雙邊經貿關係視角」,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1年第3期(總第153期),頁102-120。

    門洪華  「外部環境演變與中國的戰略應對—兼論國際戰略學科發展的前景」,中國外交(北京),2021年第2期,頁3-12。

    林星陽  「〝碳中和〞目標下中國開徵碳關稅研究」,國際貿易(北京),2022年第5期(總第485期),頁40-48。

    林嫻嵐  「技術民族主義與美國對蘇聯、日本的高技術遏制」,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2年第5期,頁70-85。

    周玉淵  「中國在非洲債務問題的爭論與真相」,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0年第6期,頁98-110。

    周茂榮  「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係協定(TTIP)談判及其對全球貿易格局的影響」,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4年第1期(總第109期),頁77-93。

    周彥霞、張志明、陳嘉銘  「亞太價值鏈重構與中國的角色變遷」,世界經濟研究(上海),2021年第4期(總第326期),頁28-42。

    竺彩華、劉讓群  「中美博奕對國際經貿規則體系重構的影響」,中國外交(北京),2021年第7期,頁96-108。

    邵軍、楊丹輝  「全球數字服務稅的演進動態與中國的應對策略」,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1年第3期(總第153期),頁121-136。

    易小麗、鄭清英  「〝十四五〞期間中國金融高質量開放研究」,經濟研究參考(北京),2020年第10期(總第2954期),頁11-20、42。

    紀建悅、許瑤、劉路平  「美國技術性壁壘的新態勢與中國的應對策略」,國際貿易(北京),2022年第4期(總第484期),頁4-11。

    姚枝仲、李眾敏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趨勢與政策展望」,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1年第2期,頁127-140。

    洪俊杰、陳明  「巨型自由貿易協定框架下數字貿易規則對中國的挑戰」,國際貿易(北京),2021年第5期(總第473期),頁4-11。

    姜文學  「TPP在美國重塑國際貿易秩序中的雙重功能」,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3年第3期,頁78-86。

    姜琍    「“16+1合作”和“一帶一路”框架內的中國與斯洛伐克經貿合作」,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19年第8期,頁18-25。

    祝明俠  「國際經貿規則變化新趨勢及我國的因應對策」,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6年第2期,頁78-84。

    胡枚玲、張軍旗  「論CPTPP規制合作的新範式及中國應對」,國際貿易(北京),2019年第10期(總第454期),頁35-41。

    高長    COVID-19疫情衝擊與全球供應鏈重整展望與探索(台北),第18卷第6期(民國109年6月),頁63-79。

    高程    「中美競爭與“一帶一路”階段屬性和目標」,中國外交(北京),2019年第7期,頁90-103。

    高海紅  「人民幣成為區域貨幣的潛力」,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1年第2期,頁80-88。

    高海紅  「亞洲區域金融合作:挑戰和未來發展方向」,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17年第8期,頁3-9。

    高磊    「〝一帶一路〞倡議推進經濟全球化模式研究」,世界經濟研究(北京),2023年第6期(總第352期),頁14-25。

    徐凡    「G7、G20與亞太地緣經濟治理:回顧與展望」,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9年第9期,頁107-115。

    徐建偉  「全球產業鏈分工格局新變化及對我國的影響」,宏觀經濟管理(北京),2022年6月第6期(總第464期),頁22-29。

    徐剛     「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地方合作:歷程、現狀與政策建議」,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19年第10期,頁17-26。

    徐淑君  「我國外貿國際競爭力現狀分析」,外貿經濟、國際貿易(北京),2008年11月,頁27-30。

    徐梅    「從“一帶一路”看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的機遇與前景」,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19年第7期,頁53-63。

    徐國慶、郭衛軍、周明  「美國新一輪科技創新戰略的影響及應對」,宏觀經濟管理(北京),2023年7月第7期(總第477期),頁86-92。

    徐復、劉文華  主編,中國對外貿易概論(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12月。

    釗陽、桑百川  「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優化外商投資制度環境」,國際貿易(北京),2019年第10期(總第454期),頁19-26。

    桑百川、王偉  「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與碎片化風險防範」,國際貿易(北京),2017年12月(總第432期),頁4-8。

    唐也斯、楊署東  「中國應對美國次級制裁的反制研究」,國際貿易(北京),2022年第3期(總第483期),頁89-96。

    唐宜紅、張鵬揚  「後疫情時代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發展趨勢及中國應對策略」,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21年第4期,頁59-64、88。

    唐婉瑩  「烏克蘭局勢下的全球供應鏈危機」,中國外資(北京),2022年第9期(5月5日),頁36-37。

    茹蕾、于敏、張琦、于戈、李傲  「保障進口依賴型大宗農產品供應鏈安全研究」,國際經濟合作(北京),2022年第3期(總第417期),頁52-63。

    馬雪  「美國製造業的〝假衰落〞和〝真困境〞」,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2年第5期,頁102-109。

    耿楠    「G20框架下的疫情應對與全球治理合作」,國際經濟合作(北京),2020第4期(總第406期),頁37-50。

    袁正清  「公平正義引領全球治理變革」,中國外交(北京),2023年第6期,頁3-11。

    孫吉勝  「全球發展治理與中國全球發展治理話語權提升」,中國外交(北京),2023年第6期,頁12-30。

    梁明    「中美貿易摩擦的緣起、影響和未來走向」,國際貿易(北京),2019年第7期(總第451期),頁25-36。

    梁慎寧、楊丹輝,「美國對華關稅制裁及對美國在華投資企業的影響」,國際貿易(北京),2018年第11期(總第443期),頁37-44。

    梅林德(Ricardo Melendez-Ortiz  「經驗、挑戰和政策建議:中國融入世界經濟三十年」,世界經濟研究(上海),2008年第12期,頁3-16。

    許軍、沈蕾  「反向依存 對中國外貿加工業依存度過高的一種新解釋」,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0年8月,頁14-18。

    許鵬    「脫鈎:去依附戰略與〝逆全球化〞思潮之辦」,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3年第6期,頁15-21。

    陳文玲  「對當前中美經貿關係走勢的分析與研判」,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9年第10期,頁84-94。

    陳伊凡、顧翎羽  「中國應該如何應對美國芯片法案?」,財經(北京),2022年第17期(8月15日),總第646期,頁86-88。

    陳秀蓮  「“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模式新構的研究」,國際貿易(北京),2019年第7期(總第451期),頁79-87。

    陳佳雯  「俄烏衝突下的經濟制裁:措施、影響與不確定性」,國際經濟合作(北京),2022年第3期(總第417期),頁19-32。

    陳宗勝、康健  「反全球化的逆流與經濟全球化的深化」,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17年第10期,頁20-34。

    陳淑梅、陳敏、趙亮  「世界典型區域貿易協定的歷史比較與國際比較」,國際貿易(北京),2013年第11期,頁42-47。

    陳淑梅、倉勇濤  「全球貿易體系變革的邏輯動因與現實路徑」,國際貿易(北京),2022年第1期(總第481期),頁43-50。

    陳添枝  美中貿易戰,戰什麼?大國崛起與制度之爭(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1月22日。

    陳鈞浩  「全球化經濟的要素流動與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方向」,世界經濟研究(上海),2013年第11期,頁3-8。

    陳堯、楊枝煌  「SWIFT系統、美國金融霸權與中國應對」,國際經濟合作(北京),2021年第2期(總第410期),頁82-96。

    陳楊、董正斌  「開發性金融支持〝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的對策研究」,國際貿易(北京),2022年第4期(總第484期),頁74-81。

    陳錦水、陳秋雲  「後金融危機時期我國外貿結構調整方向及策略分析」,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0年8月,頁19-24。

    陳衛東、李建軍  「日元國際化過程中值得關注的若干問題~兼論一國貨幣國際化的基本條件與模式」,國際金融研究(北京),2010年6月,頁4-14。

    陳衛東、趙雪情  「人民幣國際化發展路徑研究基於十年發展的思考」,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0年第4期(總第148期),頁28-37。

    連波    「國際能源治理結構〝碎片化〞探析—兼論中國參與國際能源治理的戰略行為」,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1年第2期(總第152期),頁54-70。

    商務部研究院課題組,「後危機時代中國外貿政策的戰略性調整與體制機制創新」,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0年7月,頁34-40。

    盛斌    中國對外貿易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

    盛思鑫、曹文煉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地緣政治經濟分析」,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14年第4期,頁3-10。

    陸長平、楊柳、袁洋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穩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基於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視角」,國際貿易(北京),2022年第5期(總第485期),頁89-96。

    陸磊、李宏瑾  「納入SDR後的人民幣國際化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基於貨幣功能和儲備貨幣供求的視角」,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6年第3期(總第123期),頁41-53。

    管濤  「滙改以來中國外滙市場韌性明顯增強」,中國外滙(北京),2022年第14期(7月15日),總第452期,頁8-12。

    殷曉鵬、王鋒鋒、肖藝璇  「歐盟對華直接投資新動向及中國應對研究」,國際貿易(北京),2022年第4期(總第484期),頁55-63。

    張二震、戴翔  「關於中美貿易摩擦的理論思考」,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9年第9期,頁88-96。

    張于喆、鄭騰飛、王海成  「中美科技競爭新形勢下我國面臨的創新挑戰」,宏觀經濟管理(北京),2021年第7期,頁79-84、90。

    張玉環  「世界貿易組織和多邊貿易體系的未來」,經濟研究參考(北京),2021年第6期(總第2974期),頁32-40。

    張玉環  「新時代中國國際經濟合作理念探析」,中國外交(北京),2023年第7期,頁45-57。

    張永生、巢清塵、陳迎、張建宇、王謀、張瑩、禹湘  「中國碳中和:引領全球氣候治理和綠色轉型」,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1年第3期(總第153期),頁9-26。

    張宇燕、徐秀軍  「確保相互依存與新型中美關係的構建」,中國外交(北京),2021年第4期,頁63-70。

    張宇燕、張靜春  「貨幣的性質與人民幣的未來選擇兼論亞洲貨幣合作」,第五屆《中美經濟關係》學術研討會論文(香港:香港嶺南大學林紹樑會議中心),2008年4月25日,頁1-19。

    張明、李曦晨  「人民幣國際化的策略轉變:從舊“三位一體”到新“三位一體”」,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9年第5期(總第143期),頁80-98。

    張建平  「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認定標準、現實差距與未來努力」,經濟研究參考(北京),2021年第6期(總第2974期),頁23-31。

    張軍旗、田書凡  「WTO改革中的發展成員地位認定問題」,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1年第4期(總第154期),頁92-114。

    張琳、蘇慶義  「CPTPP國企規則與我國國企改革實踐」,中國外滙(北京),2022年第14期(7月15日),總第452期,頁46-48。

    張寧   「CPTPP的成效、前景與中國的對策」,國際貿易(北京),2020年第5期(總第461期),頁52-60。

    張誼浩、張建偉  「市場與政府:美國實際與中國選擇」,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2年第6期,頁100-110。

    張曉晶、曲永義、林桂軍、王俊、沈滿洪、曹寶明、許勤華、李勇堅  「中國統籌發展和安全的戰略選擇」,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3年第4期(總第166期),頁9-43。

    張曉穎、王小林、陳愛麗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貧困治理挑戰及減貧合作啟示」,國際經濟合作(北京),2023年第4期(總第424期),頁33-45。

    張曉濤、劉億、王鑫  「我國“一帶一路”沿線大型項目投資風險東南亞地區的證據」,國際貿易(北京),2019年第8期(總第452期),頁60-71。

    張蘊岭  主編,世界區域化的發展與模式(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一版。

    張蘊岭  「新形勢下的亞太區域經濟合作」,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1年第1期,頁3-7。

    張耀元  「世界貿易組織透明度機制整體改革研究」,世界經濟研究(北京),2022年第3期,頁80-91。

    郭武平  「“歐亞經濟聯盟”在歐亞合作中扮演的角色—兼論“絲綢之路經濟帶”之競合」。全球政治評論(台中),第59期(2017年7月),頁23-50。

    郭武平主編,一帶一路倡議與歐亞合作初探(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7月。

    郭樹勇  「全球治理領導權問題與中國的角色定位」,中國外交(北京),2017年第11期,頁3-13。

    黃軍英  「美國對華技術出口管制政策走向分析」,國際經濟合作(北京),2009年第6期(總第282期),頁38-41。

    黃海洲、張廣斌  「全球經濟增長動力變化與全球貨幣體系調整」,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17年第10期,頁13-19。

    黃薇    「全球經濟治理:核心問題與治理進展」,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16年第5期,頁7-14。

    曹寶明、唐麗霞、胡冰川、趙霞  「全球糧食危機與中國糧食安全」,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1年第2期(總第152期),頁9-21。

    程大中、汪寧、甄洋  「中國參與RCEP:基礎、規則與前景」,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21年第7期,頁35-50。

    陽結南  「拜登時代中美貿易摩擦前景展望」,國際貿易(北京),2021年第4期(總第472期),頁40-48。

    傅鈞文  「加工貿易發展戰略及中國的選擇」,外貿經濟、國際貿易(北京),2008年11月,頁74-80。

    傅夢孜  「〝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態勢、環境與路徑」,中國外交(北京),2022年第7期,頁91-100。

    馮國富  匯率制度:理論架構與中國金融進一步開放中的選擇(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年3月。

    馮曉華  「我國巨額外滙儲備的運用研究—基於1997~2007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分析」,世界經濟研究(上海),2008年第12期,頁35-40。

    隆國強、邱薇  「中國經濟開放度研究」,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0年8月,頁3-8。

    賀小勇、許夢婧  「CPTPP政府採購規則的檢視及中國的因應」,國際貿易(北京),2022年第3期(總第483期),頁4-11。

    楊宇光、楊炯  譯,  Robert Gilpin著,全球資本主義的挑戰:21世紀的世界經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年7月),第一版。

    楊竺松、陳冲、楊靖溪  「〝一帶一路〞倡議與東道國的國家治理」,中國外交(北京),2022年第7期,頁101-117。

    楊盼盼  「G20結構性改革的進展與評述」,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6年第5期(總第125期),頁48-67。

    楊盼盼、常殊昱、熊愛宗  「危機後全球失衡的進展與國際協調思路」,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9年第4期(總第142期),頁9-25。

    楊勇    「中美對亞太多邊化區域貿易平台主導權的爭奪」,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9年第8期,頁97-109。

    楊超、王斯一、程寶棟  「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的實施要點、影響與中國應對」,國際貿易(北京),2022年第6期(總第486期),頁28-33。

    楊雪峰  「日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實證研究」,世界經濟研究(上海),2010年第11期,頁27-30。

    楊劍、顧學明  「以更高水平開放促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國際貿易(北京),2022年第1期(總第481期),頁11-17、25。

    楊潔勉  「中國應對全球治理和多邊主義挑戰的實踐和理論意義」,中國外交(北京),2020年第7期,頁105-115。

    楊潔勉  「習近平外交思想理論體系探析」,中國外交(北京),2021年第7期,頁3-12。

    楊繼軍、金夢圓、張曉磊  「全球供應鏈安全的戰略考量與中國應對」,國際貿易(北京),2022年第1期(總第481期),頁51-57、96。

    屠新泉、于泓  「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與WTO的未來」,經濟研究參考(北京),2021年第6期(總第2974期),頁13-22、40。

    鄒磊、王優酉  「中歐投資協定:規則、影響與挑戰」,國際貿易(北京),2021年第4期(總第472期),頁67-74。

    鄒磊    「美歐全球基建計劃協調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與中國應對」,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3年第6期,頁63-76。

    達巍    「現行國際秩序演變的方向與中國的選擇」,中國外交(北京),2021年第4期,頁21-27。

    達巍、蔡泓宇  「美國國家安全戰略視閾下的中美關係50年」,中國外交(北京),2022年第7期,頁38-65。

    褚曉、態靈  「歐盟外資安全審查制度:比較、影響及中國對策」,國際貿易(北京),2022年第6期(總第486期),頁53-61。

    董小君、郭曉婧  「美日歐數字貿易發展的演變趨勢及中國應對策略」,國際貿易(北京),2021年第3期(總第471期),頁27-35。

    萬軍    「《美墨加協定》對北美三國投資的影響」,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19年第9期,頁74-88。

    萬璐    「美國TPP戰略的經濟效應研究基於GTAP模擬的分析」,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2年第1期,頁83-92。

    詹曉寧  「全球投資治理新路徑解讀《G20全球投資政策指導原則》」,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17年第1期,頁3-11。

    詹曉寧、歐陽永福  「《G20全球投資政策指導原則》與全球投資治理:從“中國方案”到“中國範式”」,世界經濟研究(上海),2017年4期,頁3-13。

    漆彤、劉嫡琬  「外國投資國家安全審查制度的國際協調:必要性、可行性和合作路徑」,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1年第4期(總第154期),頁138-159。

    維阿徹斯拉夫.M.夏夫蘇科  「全球金融體系中的金磚國家」,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3年第6期(總第108期),頁91-105。

    裴長洪、鄭文  「中國視角:人民幣滙率與貿易順差關係分析」,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0年6月,頁8-23。

    裴長洪、倪江飛  「堅持與改革全球多邊貿易體制的歷史使命—寫在中國加入WTO 20年之際」,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21年第3期,頁88-101。

    裴長洪、崔衛杰、趙忠秀、盛斌、韓劍、裴桂芬  「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十周年:回顧與展望」,國際經濟合作(北京),2023年第4期(總第424期),頁1-32。

    鄧富華、姜玉梅、王譯影,「後危機時代中美貿易摩擦的歷史借鑑與政策因應」,國際貿易(北京),2018年9月號(總第441期),頁24-30。

    趙金龍、倪中新  「自由貿易區態勢及其伙伴國外貿出口的戰略轉型」,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3年第4期,頁74-80。

    趙晶、曹晉麗、劉藝卓  「RCEP協定簽署背景下人民幣國際化的機遇、挑戰與對策」,國際貿易(北京),2021年第6期(總第474期),頁89-96。

    趙蓓文  「全球外資安全審查新趨勢及其對中國的影響」,世界經濟研究(上海),2020年第6期(總第316期),頁3-10。

    趙蓓文  「制度型開放與中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政策實踐」,世界經濟研究(上海),2021年第5期(總第327期),頁3-8。

    趙霞、凃正健、張久玉  「雙循環格局下中國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路徑研究」,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2年第4期(總第160期),頁74-90。

    葛琛、葛順奇、陳江瀅  「疫情事件:從跨國全球價值鏈效應轉向國家供應鏈安全」,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0年第4期(總第148期),頁67-83。

    葛順奇、陳江瀅  「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面對疫情危機新挑戰」,國際經濟合作(北京),2020年第4期(總第406期),頁21-36。

    翟崑、王麗娜等譯,Kishore Mahbubani、Jeffery Sng著,解讀東協(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8月5日,初版。

    翟崑  「克服知行矛盾:中國—東盟合作與地區秩序優化」,中國外交(北京),2022年第6期,頁71-82。

    熊婉婷、常殊昱、蕭立晟  「IMF債務可持續性框架:主要內容、問題及啟示」,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9年第4期(總第142期),頁44-62。

    熊鴻儒、馬源、陳紅娜、田杰棠  「數字貿易規則:關鍵議題、現實挑戰與構建策略」,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21年第4期,頁101-107。

    樂艷、郭若楠、曹景怡  「國際經貿規則與國家安全—基於區域貿易協定透明度規則的測度」,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23年第6期,頁3-14。

    劉子奎、劉曉臨  「冷戰後美國對華衛星出口管制政策—從老布什政府到特朗普政府」,國際貿易(北京),2022年第6期,頁63-79。

    劉元春、李舟、楊丹丹  「金融危機後非常規貨幣政策工具的興起、發展及應用」,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7年第2期(總第128期),頁62-78。

    劉均勝  「RCEP談判進程及挑戰:從區域視角的評估」,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7年第11期,頁14-21。

    劉作奎  「“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對巴爾幹地區的投資現狀及影響」,世界經濟導刊(北京),2019年第9期,頁64-73。

    劉向麗、吳桐  「國際經貿規則重構中美國的政策兩難與發展趨勢探討」,國際貿易(北京),2021年第6期(總第474期),頁38-46。

    劉青、王俊力  「發達國家收緊高科技領域外資流入趨勢及對我國技術進步的影響」,國際貿易(北京),2021年第1期(總第469期),頁39-46。

    劉東民、李遠芳、熊愛宗、高蓓  「亞投行的戰略定位與業務創新模式」,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7年第5期(總第131期),頁149-166。

    劉建  「俄烏衝突背景下對歐開放合作建議」,中國外資(北京),2022年第13期(7月7日),頁30-35。

    劉振宇、王升艷、徐清軍  「世貿組織改革涉及的國有企業議題研究」,世界經濟研究(上海),2021年第4期(總第326期),頁3-11。

    劉晨、葛順奇  「中國貸款與非洲債務可持續性:現實與前景」,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2年第4期(總第160期),頁134-158。

    劉瑛、李琴  「《出口管制法》中的域外適用法律規則及其完善」,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1年第4期(總第154期),頁51-74。

    劉瑤、陳珊珊  「新冠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及中國應對—基於供給側中斷與需求側疲軟雙重叠加的視角」,國際貿易(北京),2020年第6期(總第462期),頁53-62。

    劉碧珍、陳添枝、翁永和  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第三版),(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2010年5月。

    劉碧珍、陳添枝、翁永和  國際貿易導論,(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2016年8月。

    劉蘭芬、劉明禮  「歐盟對華經濟合作中的〝安全顧慮〞」,中國外交(北京),2021年第3期,頁64-73。

    劉鶴 主編  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3年2月第1版。

    廖國民、何傳添、陳萬靈  「美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將陷入周期性常態化」,世界經濟研究(上海),2014年第8期,頁15-21。

    歐明剛、張坤  「東亞雙層貨幣籃子結構研究」,國際金融研究(北京),2010年6月,頁15-23。

    歐陽勛、黃仁德  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0年11月),修訂初版。

    歐陽勛、黃仁德  國際金融理論與制度(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2年10月),再增訂初版。

    霍建國、龐超然  「金磚國家經貿合作的前景及對策」,國際貿易(北京),2017年9月(總第429期),頁38-43。

    盧鋒、李昕、李雙雙等  「為什麼是中國?--“一帶一路”的經濟邏輯」,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5年第3期,頁9-34。

    鍾正生、管濤、黃益平  「如何有效應對新冠疫情衝擊下的總需求不足問題」,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20年第4期(總第148期),頁54-66。

    鍾飛騰  「在技術製勝與中產穩定之間:美對華經濟〝脫鈎〞前景」,中國外交(北京),2022年第6期,頁45-57。

    關志雄  「中美經濟摩擦進入新階段:矛盾焦點從貿易失衡轉向技術轉移」,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8年第4期(總第136期),頁35-45。

    薛榮久、楊鳯鳴  「後危機時代中國外貿政策調整的選擇」,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0年7月,頁30-33。

    薛榮久、楊鳳鳴  「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的特點、困境與結局」,國際貿易(北京),2013年第5期,頁49-53。

    謝世清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與投票權改革」,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1年第2期,頁119-126。

    謝世清、曲秋穎  「世界銀行投票權改革評析」,宏觀經濟研究(北京),2010年第8期,頁8-11。

    謝世清  東亞金融危機的根源與啟示(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9年2月。

    謝志峰、陳大明 編著  一本書看懂晶片產業(台北:早安財經文化有限公司),2019年9月。

    戴肇洋、張介嶺、蔡恩澤  「關注〝芯片法案〞」,經濟導報(香港),2022年第16期(2022年8月22日),頁23-33。

    魏艾    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績效評估及其影響(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6月。

    魏艾    「上海、廣東、福建、天津自貿試驗區發展要況」,2016年中共年報(台北),2016年4月,頁2-73~2-89。

    魏艾    「G20杭州峰會與中共參與全球經濟金融治理」,2017年中共年報(台北),2017年4月,頁2-91~2-108。

    魏艾    「2017年中國大陸整頓金融政策及其影響」,2018年中共年報(台北),2018年4月,頁2-71~2-84。

    魏艾    「近期中美貿易談判進程和可能影響」,海峽評論(台北),2019年3月1日,頁39-42。

    魏艾    「美中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評析」,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台北),2019年12月。頁5-12。

    魏艾    「近年來人民幣滙率走勢、政策意涵及其影響」, 2020年中共年報(台北),2020年4月,頁2-71~2-82。

    魏艾    「美國圍堵中國經貿科技發展的策略和限制」,台北論壇基金會,2021年12月29日。

    魏艾    「〝一帶一路〞倡議下台灣的地緣政治戰略」,奔向戰場:危險十字路口的台灣(第9章)(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2月初版,頁155-170。

    魏艾    「〝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策略具體施行及其限制」, 2022年中共年報(台北),2022年4月,頁2-22~2-38。

    魏艾    「美歐制裁俄羅斯的政經意涵與影響」,海峽評論(台北),2022年4月(總第376期),頁29-32。

    魏艾    「全球經濟安全瀕危、對俄制裁面臨窘境」,海峽評論(台北),2022年6月(總第378期),頁27-30。

    魏艾    「拜登政府對現今全球經濟風險視若無睹」,海峽評論(台北),2022年8月(總第380期),頁8-11。

    魏艾    「評美國打壓中國芯片產業的政策和影響」,海峽評論(台北),2022年9月(總第381期),頁16-19。

    魏艾    「全球〝去美元化〞趨勢與未來展望」,海峽評論(台北),2023年6月(總第390期),頁4-8。

    魏艾    「亞太經貿格局脫胎換骨—從RCEP全面生效談起」,海峽評論(台北),2023年7月(總第391期),頁24-27。

    魏艾    「美中經貿科技關係的結與解」,海峽評論(台北),2023年8月(總第392期),頁4-7。

    魏艾    「美國債務無限擴張禍延全球—世界金融危機難以善了的分析」,海峽評論(台北),2023年9月(總第393期),頁23-26。

    魏玲    「大變局下的中國與國際發展合作」,中國外交(北京),2021年第5期,頁105-115。

    魏紅霞  「《美墨加協定》談判中的各方利益博奕」,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9年第8期,頁110-116。

    聶文娟  「東南亞地區中美戰略均衡的機制論」,中國外交(北京),2022年第6期,頁83-98。

    韓永紅、吳小瑤  「RCEP與CPTPP協議下技術援助條款的比較分析」,國際經濟合作(北京),2021年第4期(總第412期),頁23-32。

    韓劍、劉瑞喜  「中國加入CPTPP參與全球環境經貿規則治理的策略研究」,國際貿易(北京),2022年第5期(總第485期),頁31-39。

    羅立昱  「新興經濟體與後金融危機時代IMF改革」,財經科學,2012年第9期(總294期),頁1-10。

    羅建兵  「加工貿易產業升級與國內價值鏈構建」,國際貿易研究(北京),2010年6月,頁55-66。

    羅皓文、葛浩陽  「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變革何以可能?:一個政治經濟學的分析」,世界經濟研究(北京),2022年第3期,頁67-79。

    蘇慶義  「中國是否應該加入CPTPP?」,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19年第4期(總第142期),頁107-127。

    蘇麗娜、張樂  「美國外資國家安全審查機制的政治異化及其法律因應」,國際貿易(北京),2022年第3期(總第483期),頁82-88、96。

    嚴兵、謝心荻、文博  「中國對外援助與受援國經濟增長:兼論基礎設施的中介效應」,世界經濟研究(上海),2021年第2期,頁3-18。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書名 Book Title 作者 Author 出版年 Publish Year 出版者 Publisher ISBN 館藏來源* 備註 Note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