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在學術的研究中,常見的研究類型主要有詮釋型、探索型、描述型、解釋型以及評估型這幾種,這一堂課的主要目的是指導同學們該如何對「描述型」(descriptive)、「解釋型」(explanatory)以及「評估型」(evaluative)這三種題目進行「社會科學」的「實證研究」,並且培養同學們學術論文寫作與發表的基本技巧。
本課程主要涵蓋三大部分的內容:第一個部分是關於如何作一個「科學的」研究,包括如何尋找因果關係、如何透過文獻形成研究問題、如何透過文獻建構一個「可以在經驗上被否證的」理論(theory)或論點(argument),以及如何透過研究設計(research design)來檢證因果關係與你所建構的理論或是論點的說法;第二個部分為一些常見的主要研究方法,研究者可根據「是否可以進行實驗」、「案例數目的多寡」以及「分析單位」這三個標準,來選擇其中的一種或多種研究方法在研究中使用,其背後共享的邏輯為「如何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之下盡可能地逼近『實驗法』的研究設計」,以及「如何讓你的研究設計有辦法被其他的研究者進行複證」;第三個部分則是關於論文寫作與發表的技巧,包括論文的基本格式、引用文獻的格式與方法、論述的過程、一些常犯錯誤的避免,以及如何對自己與別人的研究做出專業的發表和評論。
能力項目說明
由於我們東亞研究所的主要研究議題是關於中國的黨政、黨史、經濟、社會與外交等相關問題,因此在研究問題的性質上,「比較研究法」(comparative method)與「個案研究法」(case study method)很可能會是各位同學們所必須採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為什麼呢?),因此本課程也將在各週提及這兩個研究方法如何與各週的主題相輔相成。在課程進行的過程中,同學們將分段完成自己的期末研究論文計劃的各個重要部分,並且將在期末在課堂上舉辦一個模擬學術研討會,由同學們分別擔任主持人、發表人、評論人與聽眾,培養進行學術研究與發表的專業能力。
同學們應可在課程中發現,社會科學的實證研究基本上就是一連串你如何去justify「你如何發現問題」與「你如何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方法論與研究設計的訓練,除了對同學們的研究與寫作有幫助之外,對於我們思考每天的社會現象與日常生活中的切身問題也都會帶來很多的啟發。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參見syllabus。
參見syllabus。
參見sylla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