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面對越形複雜的科技社會政治問題,傳統公共決策模式在處理攸關科技風險與環境健康等科學不確定性問題充滿侷限,新的政策分析與決策模式孕育而生,希望強化科技社會的民主性與永續性。
能力項目說明
本課程探討科技社會的公共決策問題,內容包括科技爭議、科學知識生產、專家政治、社會運動、風險溝通等對相關政策與政治社會的影響。課程單元並介紹公民參與科技議題的公民科學、審議民主討論模式,希望從前瞻、民主、草根的角度,探討科技社會所面臨複雜的公共決策問題,增進學生對目前體制的分析與批判能力,思考現代科技社會的治理與永續之道。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指定閱讀為每週必要之學習作業)每週平均8-9小時
課程大綱請詳見附件
導讀報告與課堂參與-40%;個人作業—60%
修課學生必須閱讀每週指定文獻,輪流報告導讀當週指定教材,並負責帶領課堂討論的進行。導讀同學需整理當週讀本摘要,闡明讀本重點,解釋重要概念(請注意不是重複/翻譯讀本所述,而是融會貫通後的重點摘要),並盡可能與當週或之前所閱讀的相關文獻對話,提出概念可比較或可應用之思考。沒有帶領導讀的同學,需針對每週教材內容準備至少兩個「好」的提問,以增進團體討論與思考深度,老師也會針對當週主題進行內容補充與討論。
針對自己關切的重大環境政策議題,進行個案的資料蒐集、介紹。課堂簡報呈現可包括相關影片、會議紀錄、討論、剪報等一手或次級資料。我期待你們進入真實的環境爭議世界(相信我,問題無所不在),走進田野現場,如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會議、公聽會、法院開庭或其他相關會議、遊行、討論活動等,進行旁聽與觀察,並撰寫觀察筆記,於課堂中分享、分析與討論。修課同學必須在這份作業能提出一組核心的理論性問題(也鼓勵多運用課堂指定或延伸之讀本),運用實例進行分析討論,界定此篇報告在理論上與實務上的範疇與貢獻,並在學理與實務的基礎上,提出政策建言。期末報告須符合學術研究報告格式,於1月12日完成繳交。
杜文苓,2015。《環境風險與公共治理》。台北市:五南。
其他指定閱讀附於課程大綱中
書名 Book Title | 作者 Author | 出版年 Publish Year | 出版者 Publisher | ISBN | 館藏來源* | 備註 Not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