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從二十世紀八○年代蘇聯與東歐情勢開始,對俄國(蘇聯)及東歐國際關係進行全面性的介紹。授課主題包含戈巴契夫新思維對東歐造成的影響、八○年代末東歐去共黨化的風潮、蘇聯對德國統一政策、蘇聯解體對東歐的影響、俄國對東歐政策、九○年代東歐各國非共化情況、巴爾幹政治版圖重整、俄國新世紀外交政策、俄烏關係、俄白關係、俄羅斯與波海東岸三國關係、俄國對東歐及獨立國協諸國政策、俄國對東歐及獨立國協諸國能源政策及2002年俄烏衝突等議題。
能力項目說明
具備深度閱讀的能力;具備有效運用大學各項學習資源;養成自主與終身學習的態度策略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自112學年度起,第17週及18週為「教師彈性補充教學」時間
第1週(09/12):課程簡介;2022年俄烏衝突
第一部分:(冷戰期間的蘇聯與東歐)
第1週(09/12):戈巴契夫主政後蘇聯對東歐政策及該地區去共黨化風潮
●左鳳榮,<從修補到重構:戈爾巴喬夫政治新思維的形成、發展與實踐>,沈志華主編,《一個大國的崛起與崩潰:蘇聯歷史專題研究(1917-1991)》(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頁1120-1157。
●尹慶耀,《東歐集團研究》,台北:幼獅文化公司,民83年,第6、7、8、11、12、13、14章。
●黃鴻釗,《東歐簡史》,台北:書林公司,1998年,第22、23章。
●Mikhail Gorbachev(戈巴契夫),岑鼎山、何宏江譯,Perestroika(改革與新思維),香港:民主大學,1990年。
第2週(09/19):蘇聯對德國統一的政策及德國統一對其他東歐諸國的影響
●尹慶耀,《蘇維埃帝國的消亡》,台北:國立編譯館,民83年,第12章。
●明驥,《蘇聯外交史》,台北:黎明文化,民92年,第6章。
●李邁先著、洪茂雄增訂,《東歐諸國史》,台北:三民書局,2002年,第29章。
第3週(09/26):蘇聯解體、新獨立的俄羅斯對外政策
●左鳳榮,<分崩離析:民族問題的總爆發與蘇聯解體>,沈志華主編,《一個大國的崛起與崩潰:蘇聯歷史專題研究(1917-1991)》(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頁1158-1206。
●David Mackenzie & Michael Curran,蔡百詮譯,A History of Russia, The Soviet Union, and Beyond(俄羅斯·蘇聯·與其後的歷史),台北:國立編譯館,民84年,第43、44章。
●尹慶耀,《蘇維埃帝國的消亡》,台北:國立編譯館,民83年,第17、19、20章。
●潘德禮主編,《俄羅斯十年》,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外交篇第1、2章。
●葉自成,《俄羅斯政府與政治》,台北:揚智文化,1997年,第7章第1-3節。
第4週(10/03):九○年代東歐諸國非共黨化情況及對西方國家的外交
●洪茂雄編著,《南斯拉夫史》,台北:三民書局,2005年,第8-11章。
●尹慶耀,《東歐集團研究》,台北:幼獅文化公司,民83年,第9、10、15、16章。
●胡祖慶,《後冷戰時期的東歐》,台北:五南出版公司,民89年,第3章。
●黃鴻釗,《東歐簡史》,台北:書林公司,1998年,第24章。
●李邁先著、洪茂雄增訂,《東歐諸國史》,台北:三民書局,2002年,第30章。
第二部分:(1990年代的俄國與東歐)
第5週(10/10):國慶日(放假乙次)
第6週(10/17):南斯拉夫內戰及解體、巴爾幹政治版圖重整
●洪茂雄編著,《南斯拉夫史》,台北:三民書局,2005年,第8、9章
●扎多欣、尼佐夫斯基,徐錦棟等譯,《20世紀軍事秘密》,北京:東方出版社,2004年,第26-34章
第7週(10/24):俄羅斯新世紀外交政策(I)
第8週(10/31):俄羅斯新世紀外交政策(II)
●Рой Медведев(Roi Medvedev),王桂香等譯,《普京時代-世紀之交的俄羅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1年,第7章。
●許志新,《重新崛起之路-俄羅斯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年,第13、15章。
●陸齊華,《俄羅斯和歐洲安全》,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第2篇第3、4章。
●李靜杰、鄭羽主編,《俄羅斯與當代世界》,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年,第2、11章。
●潘德禮主編,《俄羅斯十年》,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外交篇第4、5章。
●畢洪業,《俄羅斯與歐洲關係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
第三部分:(21世紀的俄國與東歐)
第9週(11/07):俄烏關係(I)
第10週(11/14):俄烏關係(II)
●Jeffrey Mankoff, Russian Foreign Policy: The Return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New York: Rowman & Littlefield)(ISBN:978-1-4422-0825-4)
●Nikolas K. Grosdev, Christopher Marsh, Russi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 Vectors, and Sectors (London: Sage, 2014)(ISBN:
978-1-4522-3484-7)
第11週(11/21):俄白關係
●左鳳榮,《重振俄羅斯-普京的對外戰略與外交政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第4-6章。
●許湘濤,《俄羅斯及其周邊情勢之研究》台北:秀威公司,2008年。
第12週(11/28):俄羅斯與波羅的海東岸三國關係(I)
第13週(12/05):俄羅斯與波羅的海東岸三國關係(II)
●左鳳榮,《重振俄羅斯-普京的對外戰略與外交政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第4-6章。
●許湘濤,《俄羅斯及其周邊情勢之研究》台北:秀威公司,2008年。
第14週(12/12):俄羅斯對東歐及獨立國協諸國政策(I)
第15週(12/19):俄羅斯對東歐及獨立國協諸國政策(II)
●左鳳榮,《重振俄羅斯-普京的對外戰略與外交政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第4-6章。
●許湘濤,《俄羅斯及其周邊情勢之研究》台北:秀威公司,2008年。
第16週(12/26):期末考
第17週(01/02):俄羅斯對東歐及獨立國協諸國能源議題(I)
第18週(01/09):俄羅斯對東歐及獨立國協諸國能源議題(II)
●左鳳榮,重振俄羅斯-普京的對外戰略與外交政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第4章。
●左鳳榮,俄羅斯:走向新型現代化之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年)
●馮玉軍,俄羅斯外交決策機制 (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
●潘德禮主編,俄羅斯十年(上下卷)(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
●連弘宜,俄羅斯國家安全戰略,新戰略論 (台北:五南出版公司出版;翁明賢等主編;頁153-171,2007年)
一、這是一門教師講授及同學提出報告並進行研討型式的課程。同學們應主動參與課程及同學報告的研討,這也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期待同學們研讀所有的指定教材、仔細思考期末報告題目並完成報告內容,同時出席每次課程。同學們若有3次無理由的缺課,本科成績將會不及格。
二、時事短文(10%)、期末考(20%)、期末報告(30%)、課堂表現(40%)(包括上課出席情況及參與討論(20%)、課堂報告(20%))。
三、修課同學應自俄國及東歐區域內選擇1則重要且具影響力的新聞(2020-2021年),詳細閱讀後撰擬出一篇2,000字短文(10%)。(請附上原稿;短文內容應包括:事件背景(1,000字)、個人心得或感想(500字)及與他國類似事件的比較研究(500字)等。) 在2023年11月30日(四)前繳交。 (視修課同學多寡決定是否須進行課堂口頭報告)
四、課堂報告係由同學就本課程本學期授課範圍內,選定一個主題(第3週上課:2023年10月01日提報課堂報告題目),經與老師討論後,在排定時間內進行報告,報告時間以不超過15分鐘為原則,上台報告請準備PPT,另請提供報告大綱(請把報告內容摘要以A4乙張呈現並繳交) (20%)。此外,同學另需選擇一本與本課程主題相關的專業書籍(中英文皆可),進行讀後心得報告。(第3週上課:2023年09月26日提報擬閱讀專書書名)(以上皆為課堂表現成績重要參考指標)
五、期末報告分為書面報告(20%)及口頭報告(10%),同學預擬報告題目(與本課程討論議題相關),經與老師討論後,開始撰寫。在期末考前約1個月(暫定2023年12月05日),進行口頭報告(課堂表現成績重要參考指標之一),報告時間約為10分鐘,上台報告另請提供報告大綱(請把報告內容摘要以A4乙張呈現並繳交)。經老師及同學就報告進行討論,作者在納入相關意見及建議後,完整書面報告(10,000字)於本學期期末考後一周內繳交(2024年01月16日2400時前),逾期每逾一日扣2%。
一、指定教材(上課後陸續增加)
●尹慶耀,《東歐集團研究》,台北:幼獅文化公司,民83年。
●左鳳榮,《重振俄羅斯-普京的對外戰略與外交政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ISBN 978-7-100-05931-2)
●左鳳榮,《俄羅斯:走向新型現代化之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年。(ISBN 978-7-100-10597-2)
●李邁先著、洪茂雄增訂,《東歐諸國史》,台北:三民書局,2002年。
●胡祖慶,《後冷戰時期的東歐》,台北:五南出版公司,民89年。
●明驥,《蘇聯外交史》,台北:黎明文化,民92年。
●許湘濤,《俄羅斯及其周邊情勢之研究》台北:秀威公司,2008年。
●黃鴻釗,《東歐簡史》,台北:書林公司,1998年。
●潘德禮主編,《俄羅斯十年》,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ISBN 7-5012-2165-0)
●馮玉軍,俄羅斯外交決策機制 (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 (ISBN 7-800009-675-0)
●連弘宜,俄羅斯國家安全戰略,新戰略論 (台北:五南出版公司出版;翁明賢等主編;頁153-171,2007年)(ISBN 978-957-11-4795-6)
●Crampton, R.J. “Eastern Europ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d After”, (London; N.Y.: Routledge, 1997)
●Grosdev, Nikolas K., Christopher Marsh, Russi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 Vectors, and Sectors (London: Sage, 2014)(ISBN: 978-1-4522-3484-7)
●Mankoff, Jeffrey, Russian Foreign Policy: The Return of Great Power Polis (New York: Rowman Littlefield)(ISBN:978-1-4422-0825-4)
●“Russia After Communism”, (Washington D.C.: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1999)
●Tsypkin, Mikhail eds.,“Russia’s Security and the War on Terror”, (London: Routledge, 2008) (ISBN 978-0-415-39055-2)
二、參考書目(上課後陸續增加)
●丁望,《蘇東波》,台北:遠景出版公司,1997年。
●上海太平洋國際戰略研究所,《俄羅斯國家安全決策機制》,北京:時事出版社,2007年。(ISBN 978-7-80232-051-2)
●王海濱,《普京時期俄羅斯新軍事變革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ISBN 978-7-5004-9327-3)
●王景弘等著,《蘇東波》,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79年。
●王曾才,《西洋現代史》,台北:東華書局,民91年。
●亞凱迪‧奧卓夫斯基(Arkady Ostrovsy)著,楊芩雯譯,《製造俄羅斯:從戈巴契夫到普丁,近代俄羅斯國家轉型與發展歷程》,台北:馬可孛羅文化,2017年。(ISBN 978-986-95103-5-6)
●尹慶耀,《蘇維埃帝國的消亡》,台北:國立編譯館,民83年。
●尹慶耀,《獨立國協研究》,台北:幼獅公司,民84年。
●扎多欣、尼佐夫斯基,徐錦棟等譯,《20世紀軍事秘密》,北京:東方出版社,2004年。
●左鳳榮,<從修補到重構:戈爾巴喬夫政治新思維的形成、發展與實踐>,沈志華主編,《一個大國的崛起崩潰:蘇聯歷史專題研究(1917-1991)》(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吳偉,<悲劇是這樣誕生的-「卡廷事件」與戰前蘇波關係>,沈志華主編,《一個大國的崛起與崩潰:蘇聯歷史專題研究(1917-1991)》(中),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呂雪峰,<戰後初期蘇聯對東歐政策的演變-對蘇捷關係的幾個考察>,沈志華主編,《一個大國的崛起與崩潰:蘇聯歷史專題研究(1917-1991)》(中),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李邁先,《西洋現代史》,台北:三民書局,民91年。
●李靜杰、鄭羽主編,《俄羅斯與當代世界》,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年。
●周力行編著,《匈牙利史》,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
●柳植,<蘇共二十大:赫魯曉夫時代的里程碑>,沈志華主編,《一個大國的崛起與崩潰:蘇聯歷史專題研究(1917-1991)》(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洪茂雄編著,《南斯拉夫史》,台北:三民書局,2005年。
●姚海,<歷史性的轉折:1917年俄國革命>,沈志華主編,《一個大國的崛起與崩潰:蘇聯歷史專題研究(1917-1991)》(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葉自成,《俄羅斯政府與政治》,台北:揚智文化,1997年。
●葉書宗,<勃列日涅夫主義與蘇聯侵捷>,沈志華主編,《一個大國的崛起與崩潰:蘇聯歷史專題研究(1917-1991)》(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潘德禮主編,《俄羅斯十年》,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
●趙雲中,《烏克蘭-沉重的歷史腳步》,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陸齊華,《俄羅斯和歐洲安全》,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
●許志新,《重新崛起之路-俄羅斯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年。
●許智偉主編,《華沙公約組織》,台北:黎明文化公司。
●張明珠編著,《波海的海三小國史》,台北:三民書局,2004年。
●畢洪業,《俄羅斯與歐洲關係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
●龐大鵬主編,《普京新時期的俄羅斯(2011-2015):政治穩定與國家治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ISBN 978-7-5097-9872-0)
●Brian Crozier,林添貴譯,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Soviet Empire(蘇聯帝國興衰史),台北:智庫文化,2003年。
●David Mackenzie & Michael Curran,蔡百詮譯,A History of Russia, The Soviet Union, and Beyond(俄羅斯·蘇聯·與其後的歷史),台北:國立編譯館,民84年。
●Mikhail Gorbachev(戈巴契夫),岑鼎山、何宏江譯,Perestroika(改革與新思維),香港:民主大學,1990年。
●Richard Felix Staar,聶啟迪等譯,《和解後之蘇聯外交政策》,台北:黎明文化,民75年。
●Robert Paxton,包仁、劉京建譯,《西洋現代史》(Europe in the 20th Century),台北:五南出版公司,民83年。
●Willliam Keylor,蔡百詮譯,《二十世紀國際史》(The 20th Century World-An International History),台北:幼獅文化公司,民78年。
●Рой Медведев(Roi Medvedev),王桂香等譯,《普京時代-世紀之交的俄羅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