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研究方法

Course Name: Research Methods

修別:必

Type of Credit: Required

3.0

學分數

Credit(s)

5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這堂課是一門結合理論與操作的課程。這堂課主要提供技術層面的參考,但不主張進行社會科學與區域研究相關課題的研究有單一而正確的途徑。本課程首先將介紹社會科學研究領域之中,普遍為研究者所接受與使用的工具和方法。在了解社會科學的基礎研究方法與技巧之後,本課程將介紹不同知識論脈絡,從理論和案例的角度進行深入討論。質性研究方法論是這門課的主要課題,目標為培養課堂參與者具備學術論文寫作原則之知識、倫理規範與相關分析技巧的能力,同時反省當前蔚為主流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進入各主要研究領域時的優點與缺失。本課程同時配合本學院在學科分類上的特殊性,將介紹區域研究的主流方法與理論,並帶領修課學生進行討論與反思。在課程結束之後,每一位修課同學都應具備獨立完成研究設計之能力,同時能辨析研究方法和進行評論,並掌握當前社會科學研究的發展趨勢。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本課程最重要的目標是協助課程參與者透過理解並應用社會科學質性研究方法,進而界定適用於自己的研究路線與風格,並了解而接受學術倫理與相關標準。其次,本課程將帶領課程參與者認識並理解質性研究理論與標準的根源,並學習善用此標準。本課程學習成效包含:具備規劃學習地圖與生涯發展路徑的能力、具備有效運用各項學習資源、具備深度閱讀的能力、以及養成自主與終身學習的態度與策略。本課程將協助課程參與者規畫並完成一份具備可行性的研究計畫書。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週次

    Week

    課程主題

    Topic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Content and Reading Assignment

    教學活動與作業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Homework

    學習投入時間

    Student workload expectation

    課堂講授

    In-class Hours

    課程前後

    Outside-of-class Hours

    1

    9/13

    研究方法課程與發展概況簡介

    1. Booth, Wayne C., Gregory G. Colomb, and Joseph M. Williams (2008), The Craft of Research,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課程介紹以及分配口頭報告順序與日期

    3

    6

    2

    9/20

    社會科學方法論:基本概念介紹

     

    1. Van Evera, Stephen (1997), Guide to Methods for Students of Political Science,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
    2. Van Evera, Stephen (1997), Guide to Methods for Students of Political Science,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
    3. George, Alexander L. and Andrew Bennett (2005), Case Studies and Theory Development in the Social Sciences, Cambridge: MIT Press. 1

    介紹實證主義研究方法基本概念與操作方式

    3

    6

    3

    9/27

    案例選擇&比較

     

    1. George, Alexander L. and Andrew Bennett (2005), Case Studies and Theory Development in the Social Sciences, Cambridge: MIT Press. 34
    2. George, Alexander L. and Andrew Bennett (2005), Case Studies and Theory Development in the Social Sciences, Cambridge: MIT Press. 5
    3. George, Alexander L. and Andrew Bennett (2005), Case Studies and Theory Development in the Social Sciences, Cambridge: MIT Press. 6

    介紹案例研究法以及比較研究法基本概念與操作方式

    3

    6

    4

    10/4

    複習實證主義研究方法的基礎概念與操作方式

     

    習題演練週:

    以前兩週課程中學習的重要概念為基礎,由授課教師制定題目,在課堂上分組討論與練習

    練習運用實證主義研究方法進行研究設計

    2

    9

    5

    10/11

    詮釋學及其研究途徑

     

     

    1. Palmer, Richard E. (帕瑪)著,嚴平 (1992)《詮釋學(Hermeneutics)》,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第14
    2. Palmer, Richard E. (帕瑪)著,嚴平 (1992)《詮釋學(Hermeneutics)》,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第58
    3. 畢恆達(1995),〈生活經驗研究的反省:詮釋學的觀點〉,本土心理學研究,第4期。頁224-259

    介紹詮釋學研究方法

    3

    9

    6

    10/18

    系譜學與知識史研究脈絡

     

      

     

    1. Srdjan Vucetic, 2011. “Genealogy as a Research Tool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37(3), 1295-1312.
    2. 邵軒磊著(2009),《戰後日本之中國研究系譜》,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中國大陸暨兩岸關係教學與研究中心。
    3. Dillon Stone Tatum, 2018. “Discourse, Genealogy and Methods of Text Selection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ambridg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31(3-4): 344-364.

    介紹系譜學研究方法,以國際關係研究領域為例。

     

     

    3

    9

    7

    10/25

    研究方法:多元與跨領域方法探討

     

     

    1.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步驟〉,《身心障礙研究》,3:2122-132
    2. 趙竹成,2013,〈關於中國大陸民族問題研究的方法論和研究方法的問題〉,《蒙藏季刊》,23:124-41
    3. 邵軒磊、曾元顯,2018,〈文字探勘技術輔助主題分析—以「中國大陸研究」期刊為例〉,《問題與研究》,57:129-62

    本週簡要介紹訪談法的設計與操作、民族學研究法、以及文字探勘。

     

     

    3

    12

    8

    11/1

    如何開始一項研究計畫?

     

     

     

     

    1. Karl Gustafddon and Linus Hagström, 2018. “What is the Point? Teaching Graduate Students How to Construct Political Science Puzzle.” European Political Science 17: 634-648. (網路上可免費下載)
    2. Adam Przeworski and Frank Salomon, 1995. “On the Art of Writing Proposals.”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 (網路上可免費下載)
    3. “Securing Funding for Asian Studies: Dispelling the Mysteries” & “Proposal Check list”

    在學習各種主要且常見的研究方法之後,透過研讀「教戰手冊」類型的讀本,實際探索一份具可行性的研究大綱開如何開展與進行

     

     

    3

    6

    9

    11/8

    實作週:研究設計、展現技巧與口頭報告 I

    修課同學根據在前幾堂課所學習之知識、概念與技巧,設計期末報告所欲完成的研究大綱。在此階段,這份大綱應當包含題目、研究問題、研究架構、以及預計採行的研究方法。本活動將分成兩週時間進行。本週未上台報告之同學須擔任報告同學的評論人角色。

    本週之課堂練習需盡量與前幾週指定讀本與課堂講授內容結合。

     

    3

    12

    10

    11/15

     

    實作週:研究設計、展現技巧與口頭報告 II

     

     

     

    修課同學根據在前幾堂課所學習之知識、概念與技巧,設計期末報告所欲完成的研究大綱。在此階段,這份大綱應當包含題目、研究問題、研究架構、以及預計採行的研究方法。本活動將分成兩週時間進行。本週未上台報告之同學須擔任報告同學的評論人角色。

    本週之課堂練習需盡量與前幾週指定讀本與課堂講授內容結合。

     

     

    3

    12

    11

    11/22

     

    區域研究方法論:理論與辯論

     

     

    1. Samuel Zalanga, 2011. “The Use of Empiricist and Narrative Methods in Comparative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Lessons and Insights for Third World Studies and Research.” Journal of Third World Studies 28 (2): 107-141.
    2. Solvay Gerke and Hans-Dieter Evers, 2018. “Globalizing Local Knowledge: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on Southeast Asia, 1970-2000.”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in Southeast Asia 33 (S): 242-263.
    3. Peter A. Jackson, 2019. “South East Asian Area Studies beyond Anglo-America: geopolitical transitions, the neoliberal academy and spatialized regimes of knowledge.” South East Asia Research 27(1): 49-73.

     

    本週將透過東南亞研究與第三世界研究著名學者對於區域研究方法論發展的介紹與思辯,認識區域研究(Area Studies)作為社會科學研究領域之一,在當前學界所引起的反思與辯論。

    3

    12

    12

    11/29

    演講週

    TBD

    邀請校外學者分享研究經驗、研究方法操作技巧與研究設計介紹

    3

    0

    13

    12/6

    報告週:期末報告藍圖介紹(一)

     

    修課同學口頭介紹期末報告研究設計

    從這一週開始,請修課同學上台舉行每人20分鐘以內的口頭報告。報告內容為期末小論文的藍圖,包括:研究題目與研究問題的設計與修正,研究假設/命題,預計採取的研究方法,研究途徑/理論等等。

    每一位同學的報告之後,將由全班同學一起分析與評判該研究設計,並提供建議。

    3

    0

    14

    12/13

    報告週:期末報告藍圖介紹(二)

     

    修課同學口頭介紹期末報告研究設計

    同上

    3

    6

    15

    12/20

    報告週:期末報告藍圖介紹(三)

    修課同學口頭介紹期末報告研究設計

    同上

    3

    9

    16

    12/27

      綜合討論與撰寫期末報告

     

    綜合討論

    綜合討論

    0

    0

    17

    1/3

    綜合討論與撰寫期末報告

     

    綜合討論

    綜合討論

    0

    0

    18

    1/10

    期末報告繳交期限  

     

    期末考週,請繳交期末報告。

     

    請於20241/10星期三晚上11:59之前將期末報告寄至授課老師信箱:cc.huang@nccu.edu.tw

    遲交者,每遲一天,扣期末報告總分五分。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50%

    講述 Lecture

    30%

    討論 Discussion

    2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評分標準:

    課堂參與成績10%;課堂讀本報告成績40%;期末報告佔50%

    除病假以外的理由而缺席者,必須事先向授課老師請假。

     

    給分標準說明:

    課堂口頭報告

    1. 讀本報告:佔總成績40%,不須另外繳交紙本,僅需準備PPT或者給聽眾參考用的紙本綱要。請注意上台發表時間勿超過15分鐘,報告內容以分析與心得為主,內容介紹為輔。
    2. 課堂參與,包含分組演練:佔總成績10%,不須繳交紙本,為團體合作的課堂即時作業。請注意善用課堂所學概念與技巧。
    3. 期中研究設計報告與期末研究作品介紹:規則同讀本報告。
    4. 期末報告暨期末研究設計報告:佔總成績50%。期末研究設計報告項目為期末紙本報告的一部分,請注意期末報告寫作須按照此次課堂報告得到的意見與建議進行撰寫或修改。

    【期末報告】

    1. 請勿遲交。
    2. 請按照課堂口頭報告之後得到的建議進行撰寫與修改;期末報告題目與方向與口頭報告不一致者,此門課恐怕無法及格。
    3. 請注意各項格式要求。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Adam Przeworski and Frank Salomon, 1995. “On the Art of Writing Proposals.”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 https://www.ssrc.org/publications/view/7A9CB4F4-815F-DE11-BD80-001CC477EC70/

    Booth, Wayne C., Gregory G. Colomb, and Joseph M. Williams (2008), The Craft of Research,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George, Alexander L. and Andrew Bennett (2005), Case Studies and Theory Development in the Social Sciences, Cambridge: MIT Press.

    Karl Gustafddon and Linus Hagström, 2018. “What is the Point? Teaching Graduate Students How to Construct Political Science Puzzle.” European Political Science 17: 634-648. 下載地點: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57/s41304-017-0130-y

    Palmer, Richard E. (帕瑪)著,嚴平 (1992),《詮釋學(Hermeneutics)》,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Peter A. Jackson, 2019. “South East Asian Area Studies beyond Anglo-America: geopolitical transitions, the neoliberal academy and spatialized regimes of knowledge.” South East Asia Research 27(1): 49-73.

    Samuel Zalanga, 2011. “The Use of Empiricist and Narrative Methods in Comparative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Lessons and Insights for Third World Studies and Research.” Journal of Third World Studies 28 (2): 107-141.

    Solvay Gerke and Hans-Dieter Evers, 2018. “Globalizing Local Knowledge: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on Southeast Asia, 1970-2000.”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in Southeast Asia 33 (S): 242-263.

    Srdjan Vucetic, 2011. “Genealogy as a Research Tool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37(3), 1295-1312.

    Van Evera, Stephen (1997), Guide to Methods for Students of Political Science,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石之瑜著(2003),《社會科學方法新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邵軒磊著(2009),《戰後日本之中國研究系譜》,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中國大陸暨兩岸關係教學與研究中心。免費下載地點:http://politics.ntu.edu.tw/RAEC/act03.php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