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旨在介紹社會心理學理論與概念,課程內容主要包含:(一) 個人社會態度與行為的認知基礎;(二) 社會態度與行為如何在社會情境與制度中被理解與影響;(三) 社會關係的建立、維繫與改變及(四) 社會行為和社會結構與文化間的連結。作為社會學重要的分支之一,社會心理學運用社會學的取徑理解個人的社會態度、行為、情緒、價值與關係,並提供理解鉅觀社會學的微觀基礎。同時,亦探討社會的運作方式如何形塑個人的社會認知與行為。
能力項目說明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課程進度 (*為小組讀書報告選書,報告小組請閱讀整本書;非報告小組同學則請閱讀指定章節。)
課程進度(暫定)
指定閱讀與課前、課後作業 |
課程內容 |
學習投入時間 |
9/13課程導覽 |
||
9/20社會學心理學簡介 |
||
陳皎眉等著,第一章。 McLeod, Jane D. and Kathryn J. Lively. 2003. “Social Structure and Personality.” Pp. 77-102 in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edited by John D. Delamater. New York: Kluwer. |
教學活動:講授及討論
|
3+1 |
9/27社會自我 |
||
Anthony Giddes著,趙旭東、方文譯,《現代性與自我認同》,第一章。 Callero, P. L. (2003). The sociology of the self.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9(1), 115-133. |
教學活動:講授及討論
|
3+1 |
10/4社會知覺 |
||
陳皎眉等著,第三及四章。
|
教學活動:講授及討論 影片欣賞與討論:辣妹過招 第1份學習心得繳交截止日 |
3+1 |
10/11偏見、汙名化與歧視 |
||
Pescosolido, B. A., & Martin, J. K. (2015). The stigma complex.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41, 87-116. *Matthew Desmond著、胡訢諄,鄭煥昇譯,2017,《下一個家在何方?驅離,臥底社會學家的居住直擊報告》。台北:時報。序曲,第一及五章。 |
分組讀書報告與評論開始 |
3+1 |
10/18認同 |
||
Owens, T. J., Robinson, D. T., & Smith-Lovin, L. (2010). Three faces of identity.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36. *Edgar Morin著,鄭淑鈴譯,2012,《大明星:慾望、迷戀與現代神話》,台北:群學。<明星崇拜儀式>,頁89-125。 |
|
3+1 |
10/25正義與公平 |
||
陳皎眉等著,第七章。 Hegtvedt, Karen A. 2006. “Justice Frameworks.” Pp. 46-69 in Peter J. Burke (ed.), Contemporary Social Psychological Theories.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Michael Sandel著、賴盈滿譯,2021,《成功的反思:混亂世局中,我們必須重新學習的一堂課》。第三章。 |
|
3+1
|
11/1 情緒 |
||
Hochschild, Arlie著,徐瑞珠譯,1983,《情緒管理的探索》,第三及六章。 Wharton, A. S. (2009). The sociology of emotional labor.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35, 147-165. *Hochschild, Arlie著,歐宜欣譯,2016,《外包時代:當情感生活商品化,自我價值將何以寄託?》,台北:上奇時代。第一及十三章。 |
|
3+1 |
11/8團體過程 (一) |
||
|
影片欣賞與討論:史丹佛監獄實驗 第2份學習心得繳交截止日 |
3+1 |
11/15團體過程 (二) |
||
陳皎眉等著,第十章。 Anthony Giddens著,李康、李猛譯,2007,《社會的構成》,第三章。 Philip Zimbardo著,孫佩妏、陳雅馨譯,2014,《路西法效應:在善惡的邊緣了解人性》。第九及十章。 *Rosabeth Moss Kanter著,Nakao Eki譯,2008,《公司男女》,台北:群學。第二及七章。 |
|
3+1 |
11/22權威/服從 |
||
陳皎眉等著,第九章。 Foucault, Michel著,劉北成、楊遠嬰譯,1992,《規訓與懲罰》,桂冠。第3部分,頁135-227。 *Stanely Milgram著,黃昱文譯,2015,《服從權威:有多少罪惡,假服從之名而行?》,經濟新潮社。第一章。 |
繳交觀影心得
|
3+1 |
11/29親密關係 |
||
陳皎眉等著,社會心理學,第五章。 Beck, U. & E. Beck-Gernsheim 著,蘇峰山等譯,2000,《愛情的正常性混亂》。台北:立緒。第二章。 *Sherry Turkle著,洪世民譯,2017,《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台北:時報。第一及八章。 |
|
3+1 |
12/6攻擊 |
||
陳皎眉等著,第八章。 Randall Collins著,劉冉譯,2016,《暴力:一種微觀社會學理論》,第一、四及五章。*Daniel Chirot與Clark McCauley著,薛絢譯,2015,《大屠殺的秘思》,新北市:立緒。第二章。 |
第3份學習心得繳交截止日 |
3+1 |
12/13 |
||
期末小組報告(一) |
|
3+1 |
12/20 |
||
期末小組報告(二) |
|
3+1 |
12/27 |
||
總結 |
|
3+1 |
1/3 期末自主學習 |
||
1/10期末自主學習 |
課程評量
讀書報告(4人一組,20%):每組同學需於課堂針對選定的讀本進行1次讀書報告,每次報告時間為40分鐘。請於報告前一周星期二晚上12:00前將報告要使用的Powerpoints及講稿(至少1000字)交給評論組,以便評論組的同學有充足時間準備評論。讀書報告分數由評論小組(35%)、老師(35%)及當天選出的5位同學(30%)共同決定。報告內容請至少包含:
讀書報告評論(10%):每組同學(與讀書報告組員相同)須進行1次讀書報告評論。評論組請準備20分鐘的評論。評論的內容可包含:
未有詳盡闡述的重要理論、論述或是概念。
個人學習心得(15%):每位同學需針對讀本、上課內容或是同學的讀書報告撰寫3份學習心得,每份字數為800-1200字。請同學分別於10/4、11/8及12/6晚上10:00前上傳學習心得傳至課程網站。
個人觀影心得(10%):請同學於11/22日晚上10點前繳交至少1500字的觀影心得。
分組期末報告(4人一組,20%):請選擇一個特定團體情境(如,社團、打工場所、粉絲群等)或集體行動情境(如,示威遊行、網路論戰、演唱會或球賽等)探討參與該團體與集體行動情境的動機與人口特性為何?個人在該特定情境中如何與他人互動?成員共享/建立的文化、價值與象徵符號是什麼?成員如何辨別彼此的地位、身分與角色?在不同情境下,情緒如何管理、激發與感染?每組同學須於學期末進行30分鐘之口頭報告,並於學期末繳交字數不少於6000字之報告。報告繳交截止日期為1月15日中午12:00前。
期末考試(20%):考試時可帶3張A4的小抄。
課堂參與(5%):一次點名未到不予扣分,之後每次點名未到扣一分。
*報告抄襲以零分計。
小組與個人報告的評量尺規(Rubrics) (75%):
項目 |
題目設定與執行方案之規劃 25% |
文獻與數據佐證 20% |
結果討論20% |
簡報呈現15% |
表現應答20% |
優A 10~9 |
議題設定能引起迴響、題目與報告內容契合、行動方案具體可行 |
提出具體數據、提出相關支持論述、佐證文獻引用具體、佐證案例說明得宜 |
資料蒐集完整、分析精確、討論層次深入分明 |
文字圖表顯示精準明確、大小配置佳、呈現效果佳
|
說明清楚流暢、言簡意賅、時間分配佳、應答順暢 |
佳B 8~7 |
議題設定有趣、行動方案規劃得宜 |
提出具體數據、提出相關支持論述、佐證文獻引用具體 |
資料蒐集尚可、分析尚可、討論大致都有提到 |
文字圖表顯示正常、大小配置適中、呈現效果尚可
|
說明大致清楚、時間分配恰當、應答適中 |
普通 C 6~5 |
議題設定引不起興趣、行動方案規劃不夠完整 |
具體數據不足、相關支持論述不足、佐證文獻不足 |
資料蒐集缺漏、分析稍有錯誤、討論深度不足 |
文字圖表顯示、大小配置差、呈現效果普通 |
說明稍有不明、時間分配普通、應答不完全 |
待改進 D 4~3 |
議題設定無趣、行動方案規劃不可行 |
沒有提出具體數據、沒有相關支持論述、沒有相關佐證文獻、有沒案例說明 |
資料蒐集缺漏、分析錯誤、幾乎沒有延伸討論 |
文意不明、圖表沒重點、大小配置差、呈現效果差 |
說明含糊、廢話一堆、時間分配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