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旨在引導學生進入當代華語電影研究的知識範疇,課程將涵蓋台灣新電影、香港新浪潮和中國第五代導演,至後九七香港電影、中國第六代導演、兩千年後的中港合拍片與華語大片的崛起現象,以及香港新本土電影,和台灣2008年之後的「後—新電影」時期。本課程將以兩大方向為主軸進行講述和課堂討論:首先本課程將以作者導演(Film Auteur)的角度,帶領學生認識當代華語電影的代表性導演與其重要作品,分析個別導演的作者風格與影像美學,並透過華語電影作品培養對於華人文化與社會相關議題的辨析能力、知識與涵養。其次,本課程將透過多重視角,引導學生認識與華語電影相關的歷史、政治、社會與文化語境,並了解政治與經濟因素如何影響並改變華語電影,進一步建立對華語電影研究於美學、社會與文化脈絡的整體認識。
能力項目說明
本課程具以下課程學習目標: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週次 Week |
課程主題 Topic |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Content and Reading Assignment |
教學活動與作業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Homework |
學習投入時間 Student workload expectation |
|
課堂講授 In-class Hours |
課程前後 Outside-of-class Hours |
||||
1 |
課程簡介 導論 |
*各週課程內容、閱讀範圍和電影文本將視課堂實際情況再行調整
閱讀範圍:
|
講述、討論 |
3 |
6 |
2 |
台灣新電影概論:侯孝賢 |
電影文本:《風櫃來的人》 閱讀範圍:
|
講述、討論、報告 |
3 |
6 |
3 |
台灣新電影概論: 楊德昌 |
電影文本:《一一》 閱讀範圍:
|
講述、討論、報告 |
3 |
6 |
4 |
台灣新電影概論: 蔡明亮
|
電影文本:《愛情萬歲》 閱讀範圍:
|
講述、討論、報告 |
3 |
6 |
5 |
停課 |
國定假日停課一週 |
|
|
|
6 |
香港新浪潮電影概論: 許鞍華 |
電影文本:《投奔怒海》 閱讀範圍:
|
講述、討論、報告 |
3 |
6 |
7 |
香港第二波新浪潮電影概論: 王家衛 |
電影文本:《花樣年華》 閱讀範圍:
|
講述、討論、報告 |
3 |
6 |
8 |
後九七香港電影概論: 陳果 |
電影文本:《細路祥》 閱讀範圍:
|
講述、討論、報告 |
3 |
6 |
9 |
期中考週 |
期末報告初步提案 |
報告、討論 |
3 |
6 |
10 |
中國第五代導演概論: 張藝謀、陳凱歌
|
電影文本:《大紅燈籠高高掛》 閱讀範圍:
|
講述、討論、報告 |
3 |
6 |
11 |
中國第六代導演概論: 賈樟柯、婁燁
|
電影文本:《三峽好人》 閱讀範圍:
|
講述、討論、報告 |
3 |
6 |
12 |
中港合拍片與華語大片的崛起 |
電影文本:《十月圍城》 閱讀範圍:
|
講述、討論、報告 |
3 |
6 |
13 |
香港新本土電影 |
電影文本:《少年》 閱讀範圍:
|
講述、討論、報告 |
3 |
6 |
14 |
台灣「後—新電影」概論 |
電影文本:《海角七號》 閱讀範圍:
|
講述、討論、報告 |
3 |
6 |
15 |
期末報告發表 |
期末小型模擬研討會I |
報告、討論 |
3 |
6 |
16 |
期末報告發表 |
期末小型模擬研討會II |
報告、討論 |
3 |
6 |
17 |
期末報告撰寫 |
期末報告撰寫 |
期末報告撰寫 |
3 |
6 |
18 |
期末考週 |
期末報告繳交 |
期末報告繳交 |
3 |
6 |
*課程進行方式與評量項目將於開學第一週課堂上詳細說明
指定書目:
參考書目:
書名 Book Title | 作者 Author | 出版年 Publish Year | 出版者 Publisher | ISBN | 館藏來源* | 備註 Not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