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以台灣為中心,海洋為媒介,向外與世界聯結,從族群關係與地理環境角度,討論台灣史的連續性與整體性問題,探討近代初期台灣本土歷史發展與世界脈絡。時間以近代初期為主,即16到18世紀,主要討論地域為台灣,與台灣相關的東亞史實與結構,透過瞭解東亞網絡與史實發展,瞭解台灣議題。
本課程除上課講授外,視情況閱讀文獻,文獻解讀以漢文與日文資料為主,另有其他西文資料。
本課程有1-2次(視情況修改)的實地考察,考察時間將配合修課同學與老師的時間,考察地點與本課程相關。相關細節將於課堂宣布、討論。 實地考察一次兩小時視同一次課程。
能力項目說明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日期 |
講題 |
9月14日 | 課程簡介 |
9月21日 | 近代初期台灣相關史料簡介 |
9月28日 | 台灣稱呼的討論 |
10月5日 | 16世紀東亞與台灣・情勢與航線 |
10月12日 | 商人、海盜與海賊窟 |
10月19日 | 朝貢體系與使節 |
10月26日 | 17世紀初的台灣與東亞情勢 |
11月2日 | 東亞人群認同與意象 |
11月9日 | 荷蘭東印度公司與澎湖、台灣 |
11月16日 | 台灣沿海地名解讀一 |
11月23日 | 原住民、漢商與中間者 |
11月30日 | 近代初期物質考證與荷蘭文獻 |
12月7日 | 台灣與東亞農物產 |
12月14日 | 近代初期台灣對外交通 |
12月21日 | 東亞女性商人與圖像 |
12月28日 | 近代初期台灣島內交通 |
1月4日 | 綜合史料討論與報告 |
1月11日 | 綜合史料討論與報告 |
預習課堂教師所發文獻、史料,進行報告討論,每週課前預習3小時,複習1小時
*本學期課堂史料閱讀議題報告預定一人一到兩次,視課程情況調整
平時課堂參與20%
學期課堂報告30%
期末報告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