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近代東亞文明新秩序

Course Name: New Civilizational Order in Modern East Asia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1.0

學分數

Credit(s)

1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十九世紀中葉以降,東亞地區遭受到來自歐美列強的挑戰。無論是清帝國或是日本均紛紛開始被迫加速改革以適應新的國際關係。本課程的專家學者將從多重的視角,介紹分析東亞地區在邁入現代國際關係的過程中,如何和西方國家互動以及彼此之間的競合關係。身處於此重大轉換下的東亞人民,如何在此區域中移動與生活,國家政權與人民之間的關係,以及人民如何在此新秩序下如何記憶,亦是本課程探討的重點之一。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除對近代東亞國際文明新秩序的認識外,主要連結在地生與國際學生互動與國際學習、本地師資與國外師資相互認識,藉由修讀課程的機會,創造跨地域生態場域,吸收相關知識與相互交流、溝通與開啟更廣大視野。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本課程採密集授課,請選課及旁聽同學,注意各講次日期與時間。

    許雪姬老師
    11/15(三)1000-1200  離散與回歸:日治時期在滿洲的台灣人(1905-1948)
    11/16(四)1000-1200  誰殺死了葉盛吉?白恐下的再思考
    11/17(五)1000-1200  日記與家族史研究:以新竹<黃旺成日記>為中心

    林初梅老師
    11/21(二)1000-1200  近現代台灣之語言、歷史與認同
    11/22(三)1000-1200  戰後台灣的日本意象與日本記憶
    11/23(四)1000-1200  當代日本的台灣觀察與研究視角
     
    川島真老師
    11/27(一)1000-1200  東亞冷戰的形成和華日/台日關係
    11/28(二)1000-1200  文化大革命和“中華民國/台灣”
    11/29(三)1000-1200  金門的冷戰—“僑郷”的resilience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80%

    講述 Lecture

    20%

    討論 Discussion

    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一)評量工具與策略

    1.課前自行閱讀指定論著、篇章,以利課堂討論。

    2.撰寫課堂札記,就指定範圍至少一千字,須有提問反思。

    3.撰寫專題研究報告。

    評量項目:

    1.課堂出席、札記及討論:40%

    2.專題研究報告:60%

     

    (二)給分標準

    優 A10~9

    主題設定明確、頗有創造力、題目與內容契合。

    資料檢擇精準、頗有甄別力、引用文獻清楚說明。

    文本分析透徹、頗有思辨力、論述層次井然。

    語文表達清晰。

    佳B8~7

    主題設定尚佳、已具創造力、題目與內容算是契合。

    資料檢擇尚佳、已具甄別力、引用文獻算是清楚。

    文本分析尚佳、已具思辨力、論述層次算是分明。

    語文表達尚佳。

    普通C6~5

    主題設定待加強、稍具創造力、題目與內容不夠契合。

    資料檢擇待加強、稍具甄別力、引用文獻不夠清楚。

    文本分析待加強、稍具思辨力、論述層次不夠分明。

    語文表達待加強。

    待改進D4~3

    主題設定鬆散、不具創造力、題目與內容無法契合。

    資料檢擇毫無章法、不具甄別力、引用文獻未交代。

    文本分析亟待加強、不具思辨力、論述不具層次。

    語文表達亟待加強。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以下參考書目,僅列出與本課程相關及具代表性的作品,其餘依授課教師指示閱讀相關資料。

    許雪姬老師

    【專書】

    1. 許雪姬,《離散と回歸:「満州国」の台湾人の記錄》,(東京都:東方書店,2021)
    2. 江寶釵、 李昭容、林玫君、林修澈、邱正略、張素玢、張淑卿、張靜宜、黃秀政、黃淑苓作 ; 許雪姬主編,《臺灣地方志研究(1999-2020)》,(臺北市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21)
    3. 許雪姬,《田庄人的故事(一)臺灣農村社會文化調查計畫口述歷史專輯》,(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20)
    4. 許雪姬, 林正慧主編,《保密局臺灣站 :白色恐怖史料彙編(臺北市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20)
    5. 許雪姬、 鄭瑞明、許毓良、陳鴻圖、鍾淑敏、何義麟、李廣均、林勝偉、洪玉儒、湯熙勇作,《來去台灣》,(臺北市 :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2019)
    6. 許雪姬,《樓臺重起(上編)--林本源家族與庭園歷史(再版)》,(新北市:新北市政府文化局,2011年。)
    7. 許雪姬,《林正亨的生與死》,(南投:臺灣省文獻會,2001)

    【論文】

    1. 許雪姬,2021,〈清代台灣科舉制度的實施、弊端及特色〉,《師大灣史學報》(臺北) 13 (202012),頁1-101
    2. 許雪姬,〈臺灣女性在滿洲的生活經驗(1905-1948)〉,《臺灣史研究》(臺北)27卷第3 (20209),頁43-109
    3. 許雪姬,〈「臺灣日記研究」的評介與現況〉,收錄於蔣竹山編,《當代歷史學新趨勢》,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9),頁567-602
    4. 許雪姬,〈戰後京滬、平津、東北等地臺灣人團體的成立及在二二八事件中的對臺聲援〉,收錄於許雪姬編,《七十年後的回顧:紀念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學術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17) ,頁91-141
    5. 許雪姬,〈臺灣人在滿洲的戰爭經驗〉,《歷史臺灣》(臺南) 11 (20165),頁75-132
    6. 許雪姬,〈「臺灣日記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臺灣史研究》(臺北),第22卷第1 (20153),頁153-184
    7. 許雪姬,〈清代臺灣的綠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臺北) 54 (20158),頁465-474
    8. 許雪姬,〈滿洲國政府中的臺籍公務人員(1932-1945)〉,收錄於許雪姬編,《臺灣歷史的多元傳承與鑲嵌》,(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4),頁15-67
    9. 許雪姬,若林正丈譯,〈林献堂台湾人良心の体現者〉,收錄於趙景達、原田敬一、村田雄二郎、安田常雄編,《戦争と向き合って満洲事変~日本敗戦》,(東京:有志舎,2014),頁232-249
    10. 許雪姬,〈「保密局臺灣站二二八史料」的解讀與研究〉,《臺灣史研究》(台北) 21卷第4 (201412),頁187-217
    11. 許雪姬,〈清代臺灣綠營中的旗籍總兵官〉,收錄於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編,《清代滿漢關係研究》,(北京:社會科學研究出版社,2011),頁106-122
    12. 許雪姬,〈他鄉的經驗:日治時期臺灣人的海外活動口述訪談〉,當代上海研究所編,《口述歷史的理論與實務——來自海峽兩岸的探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頁177-212
    13. 許雪姬,〈台灣家族史の回顧と展望〉,收錄於大日方純夫編,《民族.戰爭と家族》,(東京:吉川弘文館,2003)
    14. 許雪姬,〈滿洲經驗與白色恐怖「滿洲建大等案」的實與虛〉,收錄於許雪姬、薛化元、黃美滋編,《戒嚴時期政治案件專題研討會論文暨口述歷史紀錄》,(臺北:戒嚴時期補償基金會,2003),頁1-40

     

    林初梅老師

    【專書】

    1. 林初梅、黄英哲編大阪大学台湾研究プロジェクト叢書 民主化に挑んだ台湾台湾性・日本性・中国性の競合と共生》,(名古屋:風媒社,2021)
    2. 林初梅、所澤潤、石井清輝編著,《二つの時代を生きた台湾 : 言語.文化の相克と日本の残照》,(東京都:株式会社三元社,2021)
    3. 林初梅編;古川裕、林初梅監訳,《日本語と華語の対訳で読む台湾原住民の神話と伝説》,(東京都:株式会社三元社,2019)
    4. 所澤潤、林初梅編;林初梅監譯,《戰後臺灣的日本記憶 : 重返再現戰後的時空》,(臺北市:允晨文化,2017)
    5. 所澤潤、林初梅編,《台湾のなかの日本記憶 : 戦後の「再会」による新たなイメージの構築》,(東京都:株式会社三元社,2016)
    6. 林初梅著,「郷土」としての台湾ー郷土教育にみる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の展開(東京都:東信堂,2009)

    【論文】

    1. 林初梅,〈「台湾華語」の意味することー言語の呼称をめぐる論争はなぜ起きたか〉,《植民地文化研究(東京都) 20 (202110),頁160-162
    2. 林初梅,〈歴史小説とその改編ドラマにみる「日本」記憶の語りー台湾人三作家が描いた家族史〉,《言語文化研究(大阪府) 47 (20213),頁123-143
    3. 林初梅,〈世界につながる華語、東南アジアとつながる台湾語〉,《生産と技術(大阪府) 73(1) (20211),頁83-86
    4. 林初梅,〈近代日本之華語教材研究:解読「華語」一詞所含的意象〉,《第一屆華語教学発展史国際研討会論文集(202012),頁341-350
    5. 林初梅, 〈国語と母語のはざまー多言語社会台湾における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の葛藤〉,《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IN OCEANIA10 (20187),頁1-20
    6. 林初梅, 〈国民党政府による日本的要素の容認と排除ー戦後初期台湾における学校接収過程の一考察〉,《言語文化研究(大阪府) 44 (20183),頁149-168

     

    川島真老師

    【專書】

    1. 川島真、清水麗、松田康博、楊永明著;高村繁、黃偉修譯,《台日關係史(1945-2020)》,(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2021)
    2. 川島真、森聡編,《アフターコロナ時代の米中関係と世界秩序》,(東京都:東京大学出版会,2020)
    3. 川島真21世紀政策研究所編著,《現代中国を読み解く三要素 : 経済.テクノロジー.国際関係》,(東京都:株式会社勁草書房,2020)
    4. 李福鐘、薛化元、若林正丈、川島真、洪郁如編,《臺灣與東亞近代史:跨域青年學者研究論集(第四輯)》,(臺北市:政大歷史系,2020)
    5. 川島真中村元哉編著,《中華民国史研究の動向:中国と日本の中国近代史理解》,(京都市:株式会社晃洋書房,2019)
    6. 波多野澄雄、戸部良一、松元崇、庄司 潤一郎、川島真著,《決定版 日中戦争》,(日本:新潮社,2018)
    7. 川島真著,《中国のフロンティア 揺れ動く境界から考える》,(東京都:岩波書店,2017)
    8. 川島真著,《21世紀の「中華」 習近平中国と東アジア》,(東京都:中央公論新社,2016)
    9. 劉傑、川島真,《対立と共存の歴史認識 日中関係150年》,(東京都:東京大学出版会,2013)
    10. 川島真著,《中国近代外交の形成》,(名古屋市: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04)

    【論文】

    1. 川島真,The Four Principles that Formed the Basis of Friendly Relations between Japan and China: The China Policy of the Nakasone Yasuhiro Government,” Asia-Pacific Review (IIPS, Tokyo), vol.27-1 (2020): 80-101.
    2. 川島真,蘇州日本租界開設交渉──荒川巳次・黄遵憲の六条合意(18964月)への道程」,收錄於大里浩秋、内田青蔵、孫安石編著,東アジアにおける租界研究──その成立と展開(東京都:東方書店,2020),頁263-294
    3. 川島真,Chinese New Terminology: “World Order” and “International Order”, in Axel Berkofsky and Giulia Sciorati eds., Mapping China’s Global Future: Playing Ball or Rocking the Boat?, ISPI Report, p.37-49.
    4. 川島真,〈戦前期日本の「支那料理」受容──家庭での受容と「支那料理店」をめぐる状況〉,收錄於岩間一弘編著,《中国料理と近現代日本食と嗜好の文化交流史》(東京都:慶應義塾大学出版会,2019),頁285-312
    5. 川島真,〈習近平政権下の外交・世界秩序観と援助──胡錦濤政権期との比較を踏まえて〉,收錄於川島真、遠藤貢、高原明生、松田康博編著《中国の外交戦略と世界秩序──理念・政策・現地の視線》(京都市:昭和堂,2019),頁53-77
    6. 川島真,〈中国の対アフリカ外交──江沢民政権末期〜胡錦濤政権期の対東部アフリカ外交を中心に〉,收錄於川島真、遠藤貢、高原明生、松田康博編著《中国の外交戦略と世界秩序──理念・政策・現地の視線》(京都市:昭和堂,2019),頁123-157
    7. 川島真,1950年代半ばの中国留日学生と日本国費留学制度再開〉,收錄於孫安石、大里浩秋,中国人留学生と「国家」・「愛国」・「近代」(東京都:東方書店,2019),頁285-312
    8. 川島真,〈時間軸から見る公文書とアカウンタビリティ──公文書作成現場、外交文書の意義、移行期正義〉,アーカイブズ学研究(東京都) 29 (201812),頁51-61
    9. 川島真,〈中華民国(台湾)からみた文化大革命──ビクター・ルイスと華ソ接近問題を例として〉中国21(名古屋市) 48 (20183)
    10. 川島真,〈中国の第一次世界大戦参戦──対ドイツ抗議・断交を中心に〉,《東アジア近代史》(東京都) 22 (20186),頁29-48
    11. 川島真,〈中国における甲午戦争百二十年史研究〉,《東アジア近代史》(東京都) 21 (20176),頁56-70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