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提供給碩博班同學「如何看史料(Historical Materials)、如何分析史料」的機會。本課程並不是為「閱讀」史料而開,是培養「如何」閱讀史料、以及如何「分析」史料而開設的。
本學期題目是戰後台灣的國際政治定位,中華民國在台灣的自我定位及國際定位如何確立?本課程以閱讀、分析戰後台灣史料來理解、思考中華民國的定位。
主要課堂題目:
1. 中華民國的原則與台灣定位:中華民國政府/國民黨政府的自我定位
2. 冷戰時期國際政治上的台灣定位:美日的台灣定位,反國民黨政府的立場
3. 民主化和台灣化後的重新定位「中華民國在台灣」
能力項目說明
培養能力;
1. 解讀史料。
2. 將史料價值置於戰後台灣歷史的脈絡。
理解;
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國際政治定位。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課程主題,週次(上課日),課程內容等
*視上課情形適時調整課程內容及/或進度。
9月12日 課程進行方式說明等
9月19日,9月26日,10月3日,10月10日( 國慶日 停課)
0. 導讀講義(從盟軍最高司令官一般命令第一號到台灣的「接受」、「光復」)*授課老師分發給修課同學
1. <蔣中正電陳誠 [蔣介石電責陳誠記者會中臺灣為剿共堡壘發言失當應以中央政策為主張免人誤解]>,1949年1月12日。
2. 蔣中正,<中華民國三十八年國慶紀念告全國軍民同胞書>,1949年10月10日。
3. 蔣中正,<臺灣省光復四週年紀念告全省同胞書>,1949年10月25日。
4. 蔣中正,<駁斥「兩個中國」的謬說>,1955年7月14日。
5. 蔣中正,《蘇俄在中國》,中央文物供應社,1956年12月。閱讀:第一編第一章「緒論——中國與俄共三十年經歷紀要」。
6. 方豪,《臺灣民族運動小史》,正中書局,1951年6月。閱讀:第八章光復前夕的抗日運動「民主運動的完成」、結論「台灣民主運動發達的原因」。
7. (蔣廷黻對聯合國安理會外蒙加入案的發言)
Security Council Official Records, 704th Meeting, Dec. 13, 1955;Security Council Official Records, 756th Meeting, Dec. 12, 1956;Security Council Official Records, 790th Meeting, Sep. 9, 1957.
10月17日,10月24日,10月31日,11月7日,11月14日,11月21日
0. 導讀講義(國共內戰與冷戰、美國對中政策的關聯)
1. 「杜魯門台灣聲明」(”Statement on Formosa issued by President Truman,” January 5, )。
2. 「台灣海峽中立化聲明」(”Statement issued by President Truman,” Jun. 27, 1950)。
3. 「吉田書簡」("Letter From The Prime Minister of Japan (Yoshida Shigeru [吉田茂]) to the Consultant to the Secretary (John F. Dulles [杜勒斯] "), Dec. 24, 1951).
4. 對日和約(Treaty of Peace with Japan),簽署: 1951年9月8日; 台北和約(Treaty of Peace between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Japan), 簽署:1952年4月28日。
5. 共同防禦條約(Mutual Defense Treaty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簽署: 1954年12月2日
6. 共同公報(Joint Communiqué),1958年10月23日。
7. (美國外交檔案)”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Everett F. Drumright [莊萊德])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Oct. 7, 1960.
8. (美國外交檔案)”Letter From the Assistant Secretary of State for Far Eastern Affairs (Parsons [帕森斯]) to the Ambassador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Drumright),” Dec. 2, 1960.
9. 《自由中國》社論,<歡迎艾森豪總統訪華>,《自由中國》22:12,1960年6月16日。
10. 《自由中國》社論,<今日的問題(二) 反共大陸問題>,《自由中國》23:5,1960年9月1日。
11. 《自由中國》社論,<大江東流擋不住!>,《自由中國》23:5,1960年9月1日。
11月28日,12月5日,12月12日,12月19日,12月26日
0. 導讀講義(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對策:從美中正常化到總統直選)
1. 蔣中正,<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告全國同胞書>,1971年10月26日。
2. 蔣中正,<中華民國六十二年國元旦告全國軍民同胞書>,1973年1月1日。
3. 「美中上海公報」(”Joint Communiqué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eb. 27, 1972.)
4. 「美中建交公報」(”Joint Communiqué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an. 1, 1979.)
5. 「美中八一七公報」(”US–PRC Joint Communiqué,” Aug. 17, 1982.)
6. 「台灣關係法」(Public Law 96-8 96th Congress, enacted: Apr. 10, 1979.)
7. 蔣經國,<國民黨十二全開會典禮致詞>,1981年3月29日。
8. 蔣經國,<中華民國71年元旦總統祝詞>,1982年1月1日。
9.<動員戡亂時期國家安全法>,1987年6月23日。
10. 李登輝,<國民黨十二全開會典禮致詞>,1988年8月31日。
11. 李登輝,<第八任總統就職典禮致詞>,1990年5月21日。
12. 行政院,<國家統一綱領>,1991年3月14日。
13. 李登輝,<(記者會)視中共為控制大陸地區的政治實體>,1991年4月30日。
14. 黃昆輝 [陸委會主任],<闡述國家統一綱領要旨>,1991年12月。
15. 國家統一委員會,<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1992年8月1日;<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1992年7月16日。
16. 陸委會,《九二共識 兩岸和平繁榮的關鍵》,2015年7月。
17. 行政院新聞局,<透視一個中國問題說帖,提出兩岸是一個分治的中國>,1997年2月22日。
18. (「一個中國」與中華民國在台灣(「特殊兩國論」))李登輝,<總統接受德國之聲專訪>,1999年7月9日;<兩岸關係首重務實 林碧炤:大陸政策名詞運用 未來將陸續做調整>,《中央日報》,1999年7月10日。
19. 陸委會 [主任蘇起],<陸委會八十八年七月十二日記者會紀錄>,1999年7月12日;<蘇起建議「重回1992年共識」:指扁就職演說可以此回應中共 將一中問題模糊化>,《聯合報》,2000年4月29日。
20. 陳水扁,<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就職演說>,2000年5月20日。
(第17週1月2日,第18週1月9日)
1. 成績評量方式
成績評定:平時成績(出席、書面/口頭報告、課堂表現)60%,期中作業10%,期末報告(需論文格式)30%。
書面/口頭報告、課堂表現、期中作業標準:是否 (1)抓到論點及重點,(2)有完整性,(3)提出好的問題/意見。
期末報告標準:是否 (1)合乎題目,(2) 論點明確且提出論述根據,(3)有邏輯性的論述。
缺席3次以上者、未做課堂報告者、逾期繳交期中/期末報告者會扣學期總成績30%。有正當理由缺席者請按照學校「學則」辦理請假,非由此方法請假不能算正式的事假病假。
2. 同學在課堂上須參與問題回答以及討論。課堂表現為平時成績主要依據,平時成績為學期總成績主要依據。
閱讀的史料、導讀史料的講義:
授課老師分發給修課同學。
參考書籍:
一個中國論述史料彙編編輯小組,《一個中國論述史料彙編:史料文件(一)》,國史館,2000年。
一個中國論述史料彙編編輯小組,《一個中國論述史料彙編:史料文件(二)》,國史館,2000年。
薛化元,《台灣地位關係文書》,日創社,2007年。
薛化元,《戰後臺灣歷史閱覽》,五南圖書,2015年。
其他參考書在課堂上適時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