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玩具研究

Course Name: Toy Studies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1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在幼童的世界,玩玩具不只是在玩而已,同時也在吸引同儕的目光,當然小孩之間的爭執,也經常是因玩玩具所引起的,所以玩具也可能因為一個特殊的經驗而變成唯一的、無可替換的東西。各個時代的孩子都會拿日常生活中取得的物品製作玩具,或者是自己設計,例如簡單的布偶。玩具常是就地取材,日常生活玩耍的不過是週邊環境中一些自己發明的活動。此外,玩具也帶有性別刻板化的意涵,引導孩子進入成人世界,例如男孩玩木馬,而女孩玩洋娃娃及炊具餐具。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本課程主要的目的希望從文化研究的角度探討玩具再現的意涵,在目前的規劃裡,我們可以從幾個面向切入玩具,如社會學、年鍵史、物的分析等等。除此之外,我們可以比較台灣、中國、美國與日本等脈絡下的玩具研究。最後,我們可以從全球化與消費的角度切入玩具。

     

    修習本課程可以從文化研究的角度探討玩具概念,亦可透過國家間的比較來理解不同的文化脈絡,觀察成人、幼兒與玩具的關係。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授課方式:前半段請同學帶任何玩具來跟大家分享,後半段我們需要針對文本熟讀。

    每位同學需擔任至少兩周以上的導讀,並帶領大家討論。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教學活動與課前課後作業

    學生學習投入時間(含課堂教學時數)

    1

    9/11

    課程介紹

    閱讀材料:見指定/參考書目1-2

    課堂討論、閱讀指定文獻

    3-6小時

    2

    9/18

    入門篇

    讓我們一起玩遊戲
    閱讀材料:見指定/參考書目3-4

    3

    9/25

    如何研究玩具

    歷史學觀點與年鑑史觀點看玩具
    閱讀材料:見指定/參考書目5-6

    閱讀指定文獻

    3-6小時

    4

    10/2

    玩具的樣態與演變:個人玩具與團體桌遊
    閱讀材料:見指定/參考書目7-9

    閱讀指定文獻

    3-6小時

    5

    10/9

    社會學與文化研究觀點看玩具
    閱讀材料:見指定/參考書目10-12

    閱讀指定文獻

    3-6小時

    6

    10/16

    物與遊戲
    閱讀材料:見指定/參考書目13-16

    閱讀指定文獻

    3-6小時

    7

    10/23

    台灣、日本與美國脈絡分析

    台灣與中國的脈絡分析

    閱讀材料:見指定/參考書目17-20

    田野調查

    3-6小時

    8

    10/30

    日本玩具的精髓:戰士與怪獸

    閱讀材料:見指定/參考書目21-23

    閱讀指定文獻

    3-6小時

    9

    11/6

    日本與美國的差異

    閱讀材料:見指定/參考書目24-26

    閱讀指定文獻

    3-6小時

    10

    11/13

    玩具與全球化

    可愛的全球化:日本的個案研究(Kitty與Pikacu)

    閱讀材料:見指定/參考書目27-29

    閱讀指定文獻

    3-6小時

    11

    11/20

    芭比與公主形象的轉變

    閱讀材料:見指定/參考書目30-32

    12

    11/27

    玩具與性別宰制/翻轉

    閱讀材料:見指定/參考書目33-37

    閱讀指定文獻

    3-6小時

    13

    12/4

    校外參觀

    閱讀指定文獻

    3-6小時

    14

    12/11

    玩具消費者

    成人世界中的玩具迷

    閱讀材料:見指定/參考書目38-40

    閱讀指定文獻

    3-6小時

    15

    12/18

    玩具與親子教養

    閱讀材料:見指定/參考書目41-43

    閱讀指定文獻

    3-6小時

    16

    12/25

    結語:玩具與教育的遭逢

    教育人怎麼思考玩具與遊戲

    閱讀材料:見指定/參考書目44-45

    閱讀指定文獻

    3-6小時

    17

    1/1

    放假一次

    閱讀指定文獻

    3-6小時

    18

    1/8

    期末報告

    線上繳交作業

    3-6小時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20%

    講述 Lecture

    30%

    討論 Discussion

    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5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1.出缺席與導讀表現:30分(導讀需要準備講綱)

    2.任選三個主題寫反省心得報告:30分(長度不得超過五頁)

    3.期末報告:40分(長度不得超過十頁)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教材為教師編輯而成的course package.]

    1.張盈堃(2016)。玩具可動員志氣嗎?兼論日本玩具的奇幻與可愛[https://twstreetcorner.org/2016/03/15/changyinkun/ ]

    2.王俐容(2014)。兒童、消費、教養。[https://twstreetcorner.org/2014/05/08/wanglijung/ ]

    3.張世宗(1993)。玩、遊‧戲。台北市:太聯文化。

    4.張世宗(2002)。童玩游藝與兒童文化,兒童文學學刊,8:193-229。

    5.江寬政譯(1997)。法國史學革命:年鑑學派1929-89。台北:麥田。

    6.川西芙沙(2000)。玩具國物語。臺北 : 商業周刊。

    7.Cross, G. (2010)。小玩意-玩具與美國人童年世界的變遷。上海:譯文出版社。

    8.Hinebaugh, J.P. (2009). A Board Game Education. Lanham, MD: Rowman & Littlefield. [選讀]

    9.陳秋伶(2013)。桌上的遨遊與想像:台灣桌遊的發展現況。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0.呂大樂、姚偉雄(2005)。玩具大不同-原創玩具與創意工業的社會學觀察。香港:簡亦樂。

    11.Bergesen, A. J.(2006). The depth of shallow culture : The high art of shoes, movies, novels, monsters, and toys。Boulder, CO: Paradigm. [選讀ch5 a sociology of toys: how transformers and Spiderman embody the philosophies of east and west.]

    12.Sutton-Smith, B. (1986). Toys as culture. New York: Garden Press.

    13.張盈堃(2009).物體系:玩具的文化分析,收錄自張盈堃主編之兒童/童年的理論與實務,頁169-199。台北:學富。

    14.Grieshaber, S., & McArdle, F. (2010). The trouble with play.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選讀]

    15.Winnicott, D. W. (1989). Playing and reality. New York : Routledge. [主要閱讀transitional object這個概念]

    16.Caillois, R. (2001). Man, Play and Game. Urbana, IL: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主要閱讀四個概念:競爭性遊戲(competition)、機運性遊戲(chance)、 模仿性遊戲(simulation)、暈眩性遊戲(vertigo)]

    17.黃碧萱(2009)。以民國五、六O年代台灣玩具設計之變遷研究:兼論後殖民文化在生產。大葉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8.楊春波(2007)。中國玩具產業發展。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張依依(2009)。解構公仔社會文化現象,臺灣社會研究,73:167-188。

    20.廖婉余(2010)。從聖物到玩物-「去神聖化」與「再神聖化」歷程: 以「好神公仔」為例,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1.黃廷鈞(2009)。玩具模型機動戰士鋼彈之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視覺藝術學系碩士論文。

    22.張盈堃(2009)。童年的凝視~兒童的文化研究選集。屏東:屏東教育大學出版。[選讀CH5 千禧怪獸:日本玩具與全球性想像]

    23.Allison, A. (2006). Millennial monsters : Japanese toys and the global imagination。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選讀部分章節]

    24.Bergesen, A.J.(2006).The depth of shallow culture : The high art of shoes, movies, novels, monsters, and toys。Boulder, CO: Paradigm. [選讀ch4 A sociology of monsters: Making mythical creatur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25.張盈堃(2009)。童年的凝視~兒童的文化研究選集。屏東:屏東教育大學出版。[選讀CH6認識迪士尼]

    26.Huang, Tsung-huei (2009).Who’sAfraid of Mickey Mouse?: Revisiting the Benjamin-Adorno Debate on Disney from a Psychoanalytic Perspective. Tamkang Review, 40:1, 29-60.

    27.Goldstein, J., Buckingham, D., &Brougere, G. (2004).Toys, games, and media。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選讀ch5 Kitty Litter: Japanese Cute at Home and Abroad pp.55-71 by Christine R. Yano]

    28.Allison, A. (2004). Cuteness as Japan’s Millennial Product. In J. Tobin (ed.), Pikacu’s global adventure: The Rise and fall of Pokemon (pp.34-50). Duke University Press.

    29.四方田犬彥(2007)。可愛力量大。台北:天下文化。

    30.施姿綾 (2000)。「好久好久以前」被糖衣包裹的童年--迪士尼公主形象今昔對比,國民教育,50(3),70-79。

    31.郭怡妙(2011)。芭比娃娃形象發展與造型演變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32.Lord, M.G. (2005)。解讀芭比娃娃:芭比對女性自我形塑的影響。台北:智庫。

    33.Colatrella, C. (2011). Toys and tools in pink: cultural narratives of gender,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Columbus, OH: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

    34.張醒宇(2012)。顛覆暴力:女性玩家於暴力遊戲的性別操演探索。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35.張玉佩(2013)。穿梭虛擬世界的遊戲少年:他∕她們的社會資本之累積與轉換,中華傳播學刊,23:195-227。

    36.張玉佩、邱馨玉(2010)。遊戲媒體文化之男性氣概探索:文本結構與玩家詮釋,傳播與社會學刊,12:111-146。

    37.蕭湘文(2009)。兒童玩具電視廣告中的性別文化,通識教育與多元文化學報,1:77-99。

    38.許馨云(2006)。消費社會下之玩具收藏迷研究。佛光大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39.陳仲偉(2009)。日本動漫畫的全球化與迷的文化。台北:唐山。

    40.徐苑斐(2010)。微型世界:情境模型蒐藏者的蒐藏、遊戲與自我認同,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41.阮怡菱(2009)。幼兒家長對玩具觀點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42.葉韋岑(2009)。父母性別角色教養態度與幼兒玩具選擇偏好之關聯。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

    43.蘇育瑩(2010)。「媽咪,我要買!」玩具消費之親子差異與磋商策略。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44.方永泉(2012)。遊戲、文化及教育。台北:學富文化。

    45.胡伊青加(2013)。遊戲人:對文化中遊戲因素的研究。台北:康德。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