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醮志撰寫與道教儀式專題

Course Name: Seminar on Daoist ritual and Jiao Chronicle Writing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15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醮」是道教的主要儀式類型之一。中古時期的道教儀式有五種基本類型:朝儀、齋儀、傳授儀、章儀、醮儀。大約從宋代開始,醮已成為當時最流行的道教儀式。迄今,醮依然是華人地方社會中最隆重的宗教儀式。

    高延(J. J. M. de Groot最早通過實地調查,記錄了十九世紀末在廈門所見到的道教儀式,他稱為「道教彌撒」(mass)或「獻祭」(sacrifice)。劉枝萬同樣通過實地調查,描述1960-70年代台灣的「建醮祭典」。二者的描述都不約而同的包含「醮」與「祭」。根據劉枝萬的觀點:「現在台灣所謂之醮乃指某一地方為還願酬神之大規模祭典」、「建醮是民間大祭典」,直接將醮等同於地方祭典。當代醮儀確實常見以豬羊等犧牲獻祭酬神(如拜天公)做為醮末的祭祀儀式,所以若將醮、祭合稱為建醮祭典也堪稱名實相符;但若直接將醮等同於地方祭典則恐名不符實。

    當代醮儀通常會結合幾種不同的古代儀式類型,醮末祭祀的情況正是其中之一。除了結合不同道教儀式類型,當代醮儀中也經常結合不同宗教傳統的儀式專家與儀式元素,成為一種地方上的「宗教儀式總匯」。因此,醮儀做為「典型」道教儀式的歷史背景與當代地方醮儀「多樣性」的事實都令人無法忽視。融攝勞格文(John Lagerwey)的二個論點有助於更好的解釋實際情況:首先,「在中國民間宗教的背景下,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的,就連醮儀也不一定全是道教的。」然而,「這樣卻也不會使醮儀失去其基本的道教特性;正如同道士也做喪儀,但仍不會減少喪儀中的佛教元素。」

    劉枝萬曾對當代台灣的醮儀進行定義,認為以下若有任何一項條件不齊備,皆不能稱為醮:首先必須由道士主持,設道場,進行一天以上的道教儀式,且須包括若干基本的科儀節目,並按傳統步驟執行,不得遺漏、亂序。否則雖由道士主持,如果沒有按部就班進行若干基本的科儀節目者,亦不能算醮。林振源的研究補充說明何謂「若干基本科儀節目」,以台灣北部正一派為例,最基本的醮是「一天正醮」,指標性的科目是《宿朝入醮》。換言之,科儀節目中一定要有宿朝入醮才能稱之為醮。一天以上的醮,道士通常根據醮期的天數稱為幾朝醮,如三朝醮、五朝醮。

    當代台灣絕大多數地方宮廟都有建醮與撰寫醮志的需求。本課程擬通過醮儀實地調查與道教科儀研究的結合,引領學生能真正認識並解讀歷史與當代醮儀及其與地方社會的關係;進而通過醮志撰寫訓練,進行宗教研究領域的社會實踐。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本課程將結合歷史文獻與田野調查等多元方法訓練,指導學生進入道教科儀研究與醮志撰寫場域。首先學習基本的文獻蒐集與田野調查方法,包括如何進行研究準備、資料蒐集整理與分析、田野調查報告撰寫及相關理論案例反思等,配合閱讀相關經典研究成果,以建立基礎知識、掌握研究現況及學習專業研究方法。進而通過計畫撰寫、田調實習與反思,掌握實際操作的技巧與方法,最終能於期末報告完成撰寫醮志篇章。本課程也將邀請相關領域傑出學者進行學術講座,以提升學生研究視野與思辨能力。配合教師專題研究計畫,也擬嘗試結合現代數位科技與傳統道教科儀,進行「道教儀式元宇宙」的策展訓練。期望通過以上多元學習模式,能使有志於進行相關研究或實務的學子,奠定扎實的研究與寫作基礎,進而開展創新研究。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9/11 課程說明/「道教儀式元宇宙」體驗

     

    ()9/18 方法論:儀式分類與地方道教研究

    1. 勞格文(John Lagerwey),“Questions of Vocabulary: How Shall We Talk about Chinese Religion?” 黎志添主編,《道教與民間宗教研究論集》,香港:學峰文化,1999,頁165-181。〔中譯:勞格文著、譚偉倫譯,〈詞彙的問題——我們如何討論中國宗教?〉,《法國漢學》第7(2002),北京:中華書局,頁260-270。〕
    2. 林振源,〈福建詔安的道教傳統與儀式分類〉,收入譚偉倫編,《中國地方宗教儀式論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2011,頁301-323
    3. 林振源,〈地方道教研究:以閩南與臺灣道法二門為中心〉,《臺灣宗教研究》,第16卷第2期(2017),頁123-154

     

    ()9/25歷史與當代地方醮儀

    1. 譚偉倫,〈中國地方宗教儀式序論〉,收入譚偉倫主編《中國地方宗教儀式論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2011,頁1-15
    2. 呂鵬志,〈早期道教醮儀及其流變考索〉,收入譚偉倫主編《中國地方宗教儀式論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2011,頁19-145
    3. 林振源,〈閩南客家地區的道教儀式:三朝醮個案〉,《民俗曲藝》158期(2007),頁197-253

     

    ()10/2 醮志

    1. 劉枝萬,《臺北市松山祈安建醮祭典》,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67,頁35-156
    2. 李豐楙主編,《東港東隆宮醮志:丁丑年九朝慶成謝恩水火祈安清醮》,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8

     

    ()10/9 調整放假/國慶日

     

    ()10/16 邀請勞格文(John Lagerwey)教授演講

     

    ()10/23 邀請常志靜(Florian C. Reiter)教授演講

     

    ()10/30 道教科儀經典(一):雷法

    1.     DZ 1220: 80 炎火律令鄧天軍大法

    2.     DZ 1229: 81 負風猛吏辛天君大法

    3.     DZ 1220: 96 太乙捷疾使者大法

     

    ()11/6 道教科儀經典(二):法器

    1.     DZ 1220: 56上清玉府五雷大法玉樞靈文

    2.     DZ 1220: 156上清天蓬伏魔大法

    1. DZ 1220: 61高上神霄玉樞斬勘五雷大法

     

    ()11/13田野調查(一)

     

    (十一)11/20 期中報告與反思

     

    (十二)11/27醮儀面面觀:文檢、壇場與科儀

    1. 謝聰輝,〈臺灣道法二門道壇建醮文檢研究——以基隆廣遠壇乙酉年松山慈惠堂七朝醮典演法為例〉,《清華學報》,新三十九卷第二期(2009.6),頁181-225
    2. 張超然,〈齋醮壇場與儀式變遷:以道教朝科為中心的討論〉,《華人宗教研究》,第4期(2014),頁1-41
    3. 林振源,〈敕水禁壇:臺灣北部道教醮儀中的驅邪法〉,in Exorcism in Daoism - A Berlin Symposium, Florian C. Reiter (ed.), Berlin: Harrassowitz Verlag Wiesbaden, 2011, pp. 171-194.

     

    (十三)12/4 醮與地方社會

    1. 韓明士(Robert Hymes)著,皮慶生譯,〈神祇信仰與醮〉,《道與庶道:宋代以來的道教、民間信仰和神靈模式》,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頁227-288
    2. 李豐楙,〈台灣慶成醮與民間廟會文化:一個非常觀狂文化的休閒論〉,《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199,頁41-64
    3. 許嘉明,〈松山建醮與社區〉,《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251968),頁109-155

     

    (十四)12/11田野調查(二)

     

    (十五)12/18 田野調查(三)

     

    (十六)12/25期末口頭報告

     

    (十七)1/1 元旦放假

     

    (十八)1/8 彈性週(期末報告修訂)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30%

    講述 Lecture

    30%

    討論 Discussion

    3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1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 課堂研討30

    () 演講紀要/田調報告20

    () 期中報告 20

    () 期末報告 30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