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牟宗三的道德哲學

Course Name: Mou Zongsam's Moral Philosophy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25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牟宗三經常被視為二十世紀華人學術圈最重要的哲學家。他的著作極多,論述豐富,影響極大。簡而言之,牟宗三透過對於西方哲學最核心代表康德(Immanuel Kant)的吸收和轉化,重新詮釋中國哲學三大傳統(儒、釋、道),並且試圖證成華語思維的合理性。牟氏的理論計劃極為宏偉,不僅涉及到兩個非常不同的思想世界,也觸及到古典和現代時期之間不容易被化解的對立,任何一個想研究中國(或東亞)哲學的人不能不參考。

隨著康德「理性只尊重那些能經得起自由且公開檢驗的事物」(《純粹理性批判》Axi, n.)這個道理,本課程希望探討牟宗三思維的哲學意涵,從其康德研究切入(同時也注意到牟氏對海德格之《康德書》的吸收),一方面梳理牟宗三哲學發展的核心線索,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通過牟氏哲學著作的批判性閱讀來探討當代哲學問題,並希望由此延伸思考東西方哲學視野的差異、概念相對性和世界觀的多元性等問題。

 

本課程將有兩個層次:第一,從哲學史的角度來介紹牟宗三哲學思想(特別是其道德哲學)的主要面向,梳理其內在邏輯,並且澄清其核心哲學問題;第二,培養同學的研究能力以及寫作能力,使同學對於哲學史的議題進行分析和批判。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本課程將有兩個層次:第一,從哲學史的角度來介紹牟宗三哲學思想(特別是其道德哲學)的主要面向,梳理其內在邏輯,並且澄清其核心哲學問題;第二,培養同學的研究能力以及寫作能力,使同學對於哲學史的議題進行分析和批判。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課程介紹

    課程介紹

    教師講授

    3.0

    0.0

    1

    課程簡介

    小組討論;課堂問答

    教師講授

    3.0

    4.5

    2

    康德的形上學:超驗觀念論

    小組討論;課堂問答

    教師講授

    3.0

    4.5

    3

    中國哲學的若干特質;牟宗三的形上學(1)

    小組討論;課堂問答

    教師講授

    3.0

    4.5

    4

    牟宗三的形上學(2)

    小組討論;課堂問答

    教師講授

    0.0

    0.0

    5

    牟宗三道德哲學的核心面向

    小組討論;課堂問答

    教師講授

    3.0

    4.5

    6

    牟宗三的孟子詮釋(1)

    小組討論;課堂問答

    教師講授

    3.0

    4.5

    7

    牟宗三的孟子詮釋(2)

    小組討論;課堂問答

    教師講授

    3.0

    4.5

    8

    牟宗三視野下的宋明理學(1)

    期中考

    教師講授

    3.0

    4.5

    9

    牟宗三視野下的宋明理學(2)

    小組討論;課堂問答

    教師講授

    3.0

    0.0

    10

    牟宗三視野下的宋明理學(3)

    小組討論;課堂問答

    教師講授

    3.0

    4.5

    11

    期末報告發表會(1)

    小組討論;課堂問答

    教師講授

    3.0

     

    12

    道德法則與無上命令

    小組討論;課堂問答

    教師講授

    3.0

    4.5

    13

    道德與自律的關係;道德情感

    小組討論;課堂問答

    教師講授

    3.0

    4.5

    14

    道德的先天性

    小組討論;課堂問答

    教師講授

    3.0

    4.5

    15

    有限性與無限性

    小組討論;課堂問答

    教師講授

    3.0

    4.5

    16

    綜合討論:繼承與批判

    小組討論;課堂問答

    教師講授

    3.0

    4.5

    17/18

    自由研究/期末報告發表會

    線上活動

    期末報告

    3.0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50%

    講述 Lecture

    40%

    討論 Discussion

    1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課程參與:40%;

    期末報考:60%;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一、講義;

    二、參考書目:

    1.牟宗三,《從陸象山到劉蕺山》,台北市:學生書局,1979年。

    2.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學生書局,2015。

    3. 牟宗三,《康德的道德哲學》,台北:學生書局,2011。

    4. 牟宗三,《圓善論》,台北:學生書局,2019。

    5. Kant, Immanuel, 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transl. by Mary Grego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5 (revised edition);

    6. Heidegger, Martin, Kant and the Problem of Metaphysics, transl. by Richard Taft,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7 (fifth edition);

    7. Allison, Henry E., Kant's Transcendental Idealism: An Interpretation and Defense, Yale University Press (revised, expanded edition), 2004;

    8. Billioud, Sébastien, Thinking Through Confucian Modernity. A Study of Mou Zongsan’s Moral Metaphysics, Leiden: Brill, 2011;

    9. Wood, Allen W., Kantian Eth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10. Esser, Andrea M., Eine Ethik für Endliche. Kants Tugendlehre in der Gegenwart. Stuttgart-Bad Cannstatt: frommann-holzboog, 2004;

    11. Eckart Förster, The Twenty-Five Years of Philosophy: A Systematic Reconstruction, transl. Brady Bowman, Cambridge, Mass., 2017;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