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簡介: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 1908-1961)不僅是胡賽爾現象學最佳詮釋者,他更進一步將「身體」引進現象學當中,可以說是從另一視角來解開胡賽爾的獨我論困境。如此一來,現象學便得以從身體的在世存有的層面來展開新局,而這也使梅洛龐蒂成為當代法國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思想前期,梅洛龐蒂通過身體的意向性,展開一系列與傳統概念全然不同的時間、空間、自然物與文化物、他人、世界、自由等等問題的思考。在思想後期,梅洛龐蒂藉由思考前客觀的存在,思考身體的雙重性,進一步發展出肉身(la chair)概念,探討交織、交錯、交互世界等相關問題。前後期之間,有一段時期,梅洛龐蒂關心的是表達問題,特別是語言表達與藝術表達,此一主題構成梅洛龐蒂現象學美學的主軸。本課程選擇由《世界的散文》兩篇主要文章修改而成,收錄於《符號》一書的〈間接的語言和沉默的聲音〉一文作為研讀教材,帶領同學一起進入梅洛龐蒂的美學世界。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探討梅洛龐蒂〈間接的語言和沉默的聲音〉一文對於美學問題之思考。
學習成效:通過經典研讀,學習梅洛龐蒂現象學關鍵概念,並能掌握現象學美學基本問題。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週 別 |
|
內容 |
|
|
|
1 |
|
課程介紹與導論 |
|
2 |
|
符號的意義 |
|
|
3 |
|
文藝復興時期的空間 |
|
|
4 |
|
任何語言都是間接的或暗示的 |
|
|
5 |
|
國慶日 |
|
|
6 |
|
繪畫和語言 |
|
|
7 |
|
與其說繪畫表達意義,不如說意義滲透繪畫 |
|
|
8 |
|
風格問題 |
|
|
9 |
|
繪畫與歷史 |
期中考週 |
|
10 |
|
黑格爾的理論 |
分組報告與討論 |
|
11 |
|
知覺、歷史、表達 |
分組報告與討論 |
|
12 |
|
文學表達 |
分組報告與討論 |
|
13 |
|
語言如何成為文學 |
分組報告與討論 |
|
14 |
|
方言與共同語 |
分組報告與討論 |
|
15 |
|
繪畫與書寫 |
分組報告與討論 |
|
16 |
|
語言既非桎梏也非響導 |
分組報告與討論 |
|
17 |
|
語言不服務於意義,也不支配意義 |
分組報告與討論 |
|
18 |
|
總結與綜合討論 |
期末考週 |
成績考核 |
期中成績50 % 期末成績:50 % |
|
成績考核標準:1是否具有問題意識 2思考問題的方式是否融貫一致 3論述推理是否具邏輯性4 是否展現對課程內容之認識 |
教材
Maurice Merleau-Ponty, Signes, éd. Gallimard, Paris, 1964.( Signs, trans. by Richard McCleary, Evanston,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64)
參考書
Maurice Merleau-Ponty, La structure du comportement, PUF, Paris, 1942.
Vincent Descombes, Le Même et l'Autre. Quarante-cinq ans de philosophie française (1933-1978), éditions de Minuit, Paris 1979.
Pascal Dupond, Le vocabulaire de Merleau-Ponty, éd., Ellipses, Paris,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