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檔案應用與歷史學實務專題

Course Name: Special Topic on Archives Application and Historical Practice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2.0

學分數

Credit(s)

5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檔案的加值與應用實務中,有許多是與臺灣史研究與歷史學的訓練密切相關。本課程結合檔案管理實務與歷史學及臺灣史研究訓練,讓同學以歷史學的專業,將檔案以不同方式轉換,呈現檔案在文本之外的多元價值。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檔案應用與史學實務專題主要讓同學在歷史學訓練的基礎上,學習尋找檔案、瞭解檔案。透過指定作業寫作與課堂討論,循序漸進瞭解檔案管理、檔案徵集、檔案描述、檔案管經營等實務,並能夠運用檔案撰寫電子報文稿,策劃展覽主題,進行文稿寫作,最終實作檔案展覽文案。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第一周、課程說明:

        各周課程安排與作業撰寫、期中電子報文稿與期末展覽文案撰寫

        本學期末,將有分組展覽文案的產出。因此,除分組之外,可儘速確定每個人負責範疇。

        個人依負責範疇,按檔案與研究、檔案與描述、檔案的介紹、檔案與行銷文案、檔案與電

        子報撰寫等單元撰擬作業。

    第二周、檔案與研究

        課前準備:任擇2件不同案卷的檔案,擇取影像,比較異同,並撰寫成500字文稿。

        課堂討論、如何找檔案、檔案的元素、檔案館介紹

    第三周、檔案管理脈絡

        課前閱讀:吳宇凡,《從存史到資政:民國以來檔案管理政策與制度變革(1912-1987)》,台

                  北:秀威出版社,2019

        課堂報告、討論

    第四周、檔案的徵集

        課前閱讀:林素甘,〈檔案徵集與鑑定研究回顧〉,收於薛理桂、王麗蕉主編,《臺灣檔案  

                  學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等,2017,頁43-72

        課堂討論:徵集意涵、鑑定標準。如何利用歷史學專的訓練?

    第五周,檔案與描述

        課前準備:任擇1案或1卷檔案,提列3-5個關鍵字,以及撰寫300-500字的內容摘要。

        課堂討論:什麼是檔案描述、描述的功用。如何應用歷史學的訓練?

    第六周,檔案的介紹:內容擇要介紹、全宗檔案簡要介紹

        課前準備:任擇一個全宗檔案,撰寫1,000-2,000字的介紹

        課堂討論:全宗檔案介紹的功用。作業討論。

    第七周、檔案與行銷文案

        課前準備:擇選3幅不同的檔案影像(圖片、照片亦可),每幅約以100百字介紹。

        課堂討論:如何撰寫行銷文案?作業討論。

    第八周、檔案與電子報的撰寫

        課前準備:擬定1個主題,任擇不同案卷檔案,保留12-15幅影像,撰寫成電子報。

        課堂討論:檔案樂活情報選題、撰寫。電子報作業討論。如何寫作報刊專欄?

    第九周、檔案與出版

        課前閱讀:洪一梅,〈檔案史料出版回顧與芻議〉,收於薛理桂、王麗蕉主編,《臺灣檔案 

                  學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等,2017,頁159-196

        期中報告:繳交電子報文稿

    第十周、檔案與校史館經營

        課前閱讀:林巧敏、薛理桂、黃靖斐,《校史館: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書局,2017

        課堂討論:校史館規劃、數位校史館

    第十一周、政大校史館參訪

        瞭解校史館的典藏、檔案徵集、展覽規劃

    第十二周、檔案與校史展覽

        繳交校史館參訪心得:校史展覽架構、檔案擇選、內容優缺點?(1,000)

        課堂討論:校史檔案活化、校史館展覽功能。與歷史學研究的差異性?

    第十三周、檔案與策展

        課前閱讀:李如菁,《策展的50個關鍵》,台北:釀出版,2016

        課堂討論:主題設定、展示內容、展場規劃。歷史學專業如何發揮?

    第十四周、國家檔案展覽(安排假日參訪,邀請策展人現身說法)

        課前功課:查看檔案管理局的檔案時光盒,與歷屆檔案展出版品。

        課堂討論:歷年國家檔案展覽(研究案、展覽內容、特色)。如何發揮歷史學專業、與歷史 

                  研究的區別?

    第十五周、國家人權博物館展覽(安排假日景美園區參訪)

        課前閱讀:蘇致亨,《毋甘願的電影》,台北:春天出版社,2020

        課堂討論:常設展場域規劃、歷年特展特點。檔案如何融入博物館展覽?

    第十六周、分組報告()

        課堂報告:策展主題、小主題、內容、運用的檔案與相關資料

        課堂討論:本周未報告的組別,給予評論與意見回饋

    第十七周、分組報告()

        課堂報告:策展主題、小主題、內容、運用的檔案與相關資料

        課堂討論:上周已報告的組別,給予評論與意見回饋

    第十八周:展覽文案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30%

    講述 Lecture

    50%

    討論 Discussion

    2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個人上課討論狀況25

    個人課堂作業25

    期中電子報文稿25

    期末分組展覽文案25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吳宇凡,《從存史到資政:民國以來檔案管理政策與制度變革(1912-1987)》,台北:秀威出版社2019

    李如菁,《策展的50個關鍵》,台北:釀出版,2016

    林巧敏、薛理桂、黃靖斐,《校史館: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書局,2017

    國史館,《國史館現藏重要檔案文物史料概述》,臺北:國史館,2017
    楊美華、柯皓仁、林素甘,《數位化對國家檔案館經營影響之研究》,臺北:檔案管理局,2007
    薛理桂,《檔案學導論》,臺中:五南圖書公司,2004
    薛理桂、王麗蕉主編,《臺灣檔案學研究回顧暨書目匯編(1946-2016)》,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等,2017
    柯皓仁主編,《校史解碼:數位典藏與經營研究論文集》,臺北:師大出版中心,2018

    許峰源,〈國家檔案在大學校史經營的應用:以四所大學為例〉,收於柯皓仁主編,《校史解碼:數位典藏與經營研究論文集》,臺北:師大出版中心,2018,頁33-64

    許峰源,〈檔案管理局典藏《國軍檔案》與抗日戰爭研究〉,《國史研究通訊》9(2015.12),頁40-44

    許峰源,〈檔案管理局典藏《總統府檔案》舉隅〉,《國史研究通訊》11(2016.12),頁103-112

    蘇致亨,《無甘願的電影:曾經,臺灣有個好萊塢》,台北:春天出版社,2020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