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明清制度與地方社會

Course Name: The State System and Local Society since the Ming Dynasty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2.0

學分數

Credit(s)

2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旨在探究國家制度在地方施行的狀況,以及地方社會對於制度的各種回應。過去學界將此議題放在國家與社會或者地方菁英的框架中討論,然而隨著研究的深化,已經發掘基層社會與制度互動的具體實例,讓我們可以重新思考許多社會現象的意義,以及解讀史料的可能性。本課程即在此研究的潮流中,選擇制度與社會接觸的相關議題進行討論,重新思考明清政治、經濟等制度層面的問題,以及與社會史領域結合的綜合性議題。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1. 修課同學可以透過課程理解制度與地方社會議題的主題與發展脈絡。
    2. 課程進行方式以討論為主,講授為輔,藉此學習表達與學術溝通的能力。
    3. 課程中安排田野調查實習,體驗與學習歷史人類學方法。
    4. 課程以撰寫讀書筆記、專題論文確保學習成效。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週次

    課程主題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教學活動與作業

    1

    9/11導論:制度、社會與社會史

     

    1. 牟復禮、崔瑞德等編,《劍橋中國明代史》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頁1-11。(導言的部分,其他版本亦可)
    2. 斐德生,《劍橋中國清代前中期史》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頁1-8。(導論的部分)
    3. 費正清《劍橋中國晚清史》上(台北:南天,1987),頁1-42。(導論:舊秩序)
    4. 王鴻泰,〈社會圖像的建構——百年來明清社會史研究的透視〉,《東吳歷史學報》22 (2009)73-130

    第一週需事先閱讀本週指定資料,不用撰寫閱讀心得

    2

    09/18 社會中的制度線索

    1. James Watson,〈神的標準化:在中國南方沿海地區對崇拜天后的鼓勵(960-1960)〉,《中國大眾宗教》(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頁57-92
    2. 陳春聲,〈三山國王信仰與台灣移民社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0(台北,1995),頁61-114

    繳交心得與延伸書目查詢

    3

    09/25編戶齊民與融入國家

     

    1. 科大衛,《皇帝和祖宗:華南的國家與宗族》(香港:商務印書館,2017),頁79-107。(第六章明初社會、第七章賦役的崩潰)
    2. 楊培娜,〈從「籍民入所」到「以舟繫人」:明清華南沿海漁民管理機制的演變〉,收入《浮生:水上人的歷史人類學研究》(上海:中西書局,2021),頁37-72

    繳交心得與延伸書目查詢

    4

    10/02親屬、宗族與國家

     

    1. 科大衛,〈宗族程式:16世紀的禮儀革命與的制晚期中國的國家〉,收入氏著,《明清社會和禮儀》(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頁3-23
    2. 宋怡民,《實踐中的宗族》(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頁106-164。(第四章宗祠)

    繳交心得與延伸書目查詢

    5

    10/09國定假日放假一次

    無指定閱讀

     

    6

    10/16多重制度運行下的社會

     

    1. 于志嘉,〈族譜中的明代軍戶:戶、籍與家族〉,《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7.1(台北,2016),頁125-175
    2. 宋怡明,《被統治的藝術》(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9),頁1-86

    繳交心得與延伸書目查詢

    7

    10/23行政區與生活

     

    1. 馮賢亮,《明清江南的州縣行政與地方社會研究》(上海:上海古籍,2015),頁156-194
    2. 鄭榕,〈誰之廟宇,祠堂何在清初復界後漳泉沿海的主客之爭〉,《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164,頁35-42
    3. 謝湜,〈明代太倉州研究〉,《歷史研究》2012:3,頁29-43

    繳交心得與延伸書目查詢

    8

    10/30食貨與經濟

     

    1. 劉志偉,《貢賦體制與市場:明清社會經濟史論稿》(北京:中華書局,2019),頁1-32。(代序:中國王朝的貢賦體制與經濟史)
    2. 陳春聲,《市場機制與社會變遷—18世紀廣東米價分析》(台北:稻香出版社,2005),頁1-121。(第一章導言、第二章米糧地區的差價與米糧市場的運作)

    繳交心得與延伸書目查詢

    9

    11/06改革、動亂與社會

    1. 鄭振滿,《鄉族與國家︰多元視野中的閩台傳統社會》(北京:三聯,2009),頁257-299(明後期福建地方行政的演變——兼論明中葉的財政改革、清代福建地方財政與政府職能的演變——《福建省例》研究)
    2. 劉永華、鄭榕,〈清初中國東南地區的糧戶歸宗改革——來自閩南的例證〉,《中國經濟史研究》20084,頁81-87

    繳交心得與延伸書目查詢

    10

    11/13為制度而活

    1. 艾爾曼,《晚期帝制中國的科舉文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2),頁(第七章 科舉考試的文化範疇與作為精英寫作的八股文)
    2. 王鴻泰,〈迷路的詩——明代士人的習詩情緣與人生選擇〉,《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0 (2005.12)1-54

    繳交心得與延伸書目查詢

    11

    11/20制度的文化表現

    1. 林麗月,《重奢、本末、出處--明清社會的秩序心態》(台北:新文豐,2014),頁253-309。(萬髮俱齊:明代網巾的社會文化史、故國衣冠:鼎革易服與明清之際的遺民心態)

    繳交心得與延伸書目查詢

    12

    11/25(六)田野調查

    考察主題:淡水廳視野下的竹塹與週邊社會

    本週調查資料另外公布

    12/4繳交田野調查筆記

    1. 等同17+18週課程
    2. 請先預排時間
    3. 請自行搭車到新竹,集合地點時間另外通知
    4. 預計與清大歷史所與文物館合辦

    13

    11/27期末報告計畫討論

    期末報告計畫討論會

    書面計劃必須包括研究動機、初步研究回顧與資料簡述

    提供書面計畫報告

    14

    12/4八旗與社會

    1. 定宜庄,《清代八旗駐防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頁117-184
    2. 柯嬌燕,《孤軍:滿人一家三代與清帝國的終結》(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頁56-136

    繳交心得與延伸書目查詢

    15

    12/11體制中的性別

    1. 費絲言,《由典範到規範:從明代貞節烈女的辨識與流傳看貞節觀念的嚴格化》(台北:台大出版委員會,1998),頁191-282
    2. 梁其姿,〈前近代中國的女性醫療從業者〉,收入《婦女與社會》(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頁355-374

    繳交心得與延伸書目查詢

    16

    12/18 制度碰撞與社會變遷

    1. 孫慧敏,《制度移植:民初上海的中國律師 (1912-1937)》(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2)。(導論)
    2. 林美莉,《西洋稅制在近代中國的發展》(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5)。(導論)

    繳交心得與延伸書目查詢

    17

    12/25 期末報告

    期末報告

    修課同學需要提供完整的報告內容

    1/15繳交最後修改版

    提供書面報告給同學

    18

     

     

    合併於12週進行田野調查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30%

    講述 Lecture

    60%

    討論 Discussion

    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1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參與課程的同學每週需每週繳交閱讀心得(A4兩頁)、討論議題的延伸書目查詢(五則以上期刊博碩士論文),期末繳交專題研究論文(10000字以內)、田野調查筆記(不限字數)

    出席                       5% 三週未到課,本課程不予計分

    討論                       20%

    每週繳交心得與延伸書目查詢 25%

    研究計畫                   15%

    專題研究論文               25%

    田野調查筆記               10%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牟復禮、崔瑞德等編,《劍橋中國明代史》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斐德生,《劍橋中國清代前中期史》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費正清《劍橋中國晚清史》上(台北:南天,1987)。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其他:非常歡迎使用,隨時查詢課程相關資料與同學分享(資料庫或ChatGPT皆可) Other regulation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