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課程與未來學

Course Name: curriculum and future studies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4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現況的課程理論與課程實務,圍繞著過去與現在轉,即便展望未來,其思考依據幾乎仍從相當小的尺度(如往後的三至五年)出發。本課程旨在協助未來老師以未來的10-15年為尺度,勾勒未來世界圖像、據此發展未來課程計畫、反思自己作為課程設計者的定位、並洞察現況課程的懸缺。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現況的課程理論與課程實務,圍繞著過去與現在轉,即便展望未來,其思考依據幾乎仍從相當小的尺度(如往後的三至五年)出發。本課程旨在協助未來老師以未來的10-15年為尺度,勾勒未來世界圖像、據此發展未來課程計畫、反思自己作為課程設計者的定位、並洞察現況課程的懸缺。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每週進程重點

    01      課程與設計的意義;課綱說明

    02      課程的意義及其與未來學之關係

    03      拉長時間尺度、拉大空間尺度:系統觀與系統方法

    04      GAPMINDER世界各國重要指標長期追蹤資料庫介紹與使用

    05      世界/台灣現況與未來圖像

    06      未來課程的想像:專題演講

    07      未來課程調查研究:從懸缺的角度出發1

    08      未來課程調查研究:從懸缺的角度出發2

    09   未來課程調查個人研究成果發表

    10      未來課程設計課堂演練1

    11      未來課程設計課堂演練2

    12      未來課程設計課堂演練3

    13      未來課程設計課堂演練4

    14      未來課程設計課堂演練5

    15      未來課程設計成果發表及檢討(1)(2)

    16      未來課程設計成果發表及檢討(3)(4)

    17   期末回顧與展望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課堂講義資料;FB社團每週貼文連結。
    【教學活動與作業成果】:講授、小組討論、隨堂演練、影片評析、專題演講;每週學習記錄、閱讀文獻、活動設計、上台試教。
    【課前後學習投入時數】:課堂前至少一小時、課程後至少一小時。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25%

    講述 Lecture

    20%

    討論 Discussion

    4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1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5%

    其他: Others: 專題講座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

    1. 個人15週課堂學習紀錄、或課堂研討成果(FB課堂社團每週活動下留言區貼出)

     

    留意事項

    1. 出席、參與、發言是進行123項評量的前提,缺席三次以退選論。

    2. 請加入本科目FB社團1121課程與未來學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53503584306660

    3. 期末結束前提出自己期末自評分數(包括:分數、理由、反思三部分)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統整課程系統 黃譯瑩 巨流(政大書城)

    黃譯瑩自編隨堂講義(課堂中補充或提供)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選修同學須加入本科目社團Facebook「1121課程與未來學」透過該平台進行閱讀/即時交流/紀錄學習。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53503584306660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