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朱熹 (1130-1200) 完整地注解了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建立起一套融貫化的四書哲學體系,影響所及,後世常視此體系為儒家哲學的基本義理,「朱熹與四書」因而成為中國哲學史上一個值得探討的現象和題目。
課程主題「朱熹與四書」包含三個方面:(1) 朱熹與四書的關係、(2) 朱熹本人的哲學、(3) 有關四書本身的議題。本課程將較多著力於 (1) 和 (3),探討諸如「朱熹如何融貫化四書文本之間的不同說法」、「朱熹如何把宋代理學或其本人的哲學觀點引入四書之中」、「《論語》裡的『克己復禮為仁』在歷史上有過怎樣的詮釋分歧」、「《大學》的地位在歷史上如何逐漸提升」等課題。閱讀文獻方面,以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四書或問》以及《朱子語類》的相關部分為主。
本課程適合對中國哲學有基本認識並具備以下任何一種興趣的學生修讀:欲對儒家哲學或宋明理學作進一步探討、欲加深對朱熹的認識、欲了解中國哲學史上的經典詮釋實踐。
能力項目說明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週次 |
課程主題 |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
教學活動與作業 |
1 |
導論 |
|
教師講授為主 |
2 |
朱熹與《中庸》 |
|
教師講授及課堂討論 |
3 |
朱熹與《中庸》 |
|
教師講授及課堂討論 |
4 |
朱熹與《孟子》 |
|
教師講授及課堂討論 |
5 |
10月10日國慶日放假 |
|
|
6 |
朱熹與《孟子》 |
|
教師講授、課堂討論及學員報告 |
7 |
朱熹與《孟子》 |
|
教師講授、課堂討論及學員報告 |
8 |
朱熹與《大學》 |
|
教師講授、課堂討論及學員報告 |
9 |
彈性補充教學 |
|
學習經驗分享及教師的學習建議 |
10 |
朱熹與《大學》 |
|
教師講授、課堂討論及學員報告 |
11 |
朱熹與《大學》 |
|
教師講授、課堂討論及學員報告 |
12 |
朱熹與《大學》 |
|
教師講授、課堂討論及學員報告 |
13 |
朱熹與《論語》 |
|
教師講授、課堂討論及學員報告 |
14 |
朱熹與《論語》 |
|
教師講授、課堂討論及學員報告 |
15 |
朱熹與《論語》 |
|
教師講授、課堂討論及學員報告 |
16 |
朱熹與《論語》 |
|
教師講授、課堂討論及學員報告 |
17 |
朱熹與《論語》 |
|
教師講授、課堂討論及學員報告 |
18 |
彈性補充教學 |
|
自主總整學習 |
基本用書:
其他參考書:
書名 Book Title | 作者 Author | 出版年 Publish Year | 出版者 Publisher | ISBN | 館藏來源* | 備註 Note |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zh 寒泉:http://skqs.lib.ntnu.edu.tw/drag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