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見課程進度 |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 |
1. 瞭解人格心理學的意義、理論架構、基本術語、以及研究方法。 2. 探討不同流派的人格心理學說。 3. 深入探討人格心理學的相關議題。 4. 協助學生從人格心理學的角度進行自我反省、自我分析與自我統整。 |
學習成效: |
1. 具人格心理學各派別的學術專業知識。 2. 能運用人格心理學於實際生活中。 3. 具評判人格心理學研究報告之能力。 4. 培養閱讀及批評他人之研究報告能力。 |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週次 |
課程主題 |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
教學活動與作業 |
一 (9/12) |
課程介紹與內容導讀 |
|
|
二 (9/19) |
人格的內涵及你應該瞭解它的原因 |
課本:第一章 |
|
三 (9/26) |
Sigmund Freud:精神分析 |
課本:第二章 |
實作:「語句完成測驗」 |
四 (10/3) |
Carl Jung:分析心理學 |
課本:第三章 |
實作:「MBTI個人風格類型」 |
五 (10/10) |
國慶日連假 |
|
|
六 (10/17) |
Alfred Adler:個人心理學 |
課本:第四章 |
實作:「Adler相關專欄閱讀」 |
七 (10/24) |
Karen Horney:神經質需求與傾向 |
課本:第五章 |
實作:「價值觀大拍賣」 |
八 (10/31) |
Erik Erikson:認同理論 |
課本:第六章 |
|
九 (11/7) |
期中考 |
|
|
十 (11/14) |
Raymond Cattell、Hans Eysenck五因素模式、HEXACO與黑暗三合體 |
課本:第八章 |
第一組、第二組報告 |
十一 (11/21) |
Raymond Cattell、Hans Eysenck五因素模式、HEXACO與黑暗三合體 |
課本:第八章 |
第三組、第四組報告 |
十二 (11/28) |
Abraham Maslow:需求階層理論 |
課本:第九章 |
第五組、第六組報告 |
十三 (12/05) |
Carl Rogers:自我實現理論 |
課本:第十章 |
第七組、第八組報告 |
十四 (12/12) |
Carl Rogers:自我實現理論 |
課本:第十章 |
第九組、第十組報告 實作:「Owning your full range of feelings」 |
十五 (12/19) |
George Kelly:個人建構理論 |
課本:第十一章 |
|
十六(12/26) |
期末報告 |
|
課堂參與25%、分組報告25%、期中考25%、期末考25% |
危芷芬譯(民110)。人格心理學(第十版)。臺北:雙葉書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