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旅行與台灣歷史

Course Name: Travel and Taiwan's History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2.0

學分數

Credit(s)

15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為大學部選修課程!

※本課程所用數位工具適合一般文科生,不需程式寫作能力。

本課程為台灣史研究所開設的「臺灣與近代世界」跨領域學程科目之一,亦為一般選修學分。

本課程同時加入國立政治大人文創新學程 / 創新與學造力學程,與本校資訊科學系廖文宏老師共創課程,在一般歷史課程之外(內容),加入數位工具的學習與應用課程(數位),培養歷史與科技之間的跨界運用與反思能力,藉以強化在未來數位時代中的人文素養。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1、藉由不同時空的旅行,理解臺灣史的各個面向。
    2、藉由不同旅行的比較,理解背後的文化意涵。
    3、熟悉數位工具發展趨勢,企畫與批判臺灣史主題的自助旅行計畫。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1、每週一至二講為原則。以學期初課堂所發大綱為最後確認版本,並視學習情況保留彈性調整空間,。
    2、各講正課與課外學習時數為2+3小時。

    第一講 課程簡介 【數位課程1】展示與互動科技的發展現況
    第二講 彈性授課(歷史場館參訪與展示科技分析)(作業A)
    第三講 中國文人縱貫線之旅:郁永河見聞(閱讀1)
    第四講 歐洲官員的休閒:史溫侯的探險(閱讀2)
    第五講 雙十節補假(閱讀3)
    第六講 【數位課程2】數位工具簡介與實作(作業B)
    第七講 深山裡的傳教士:馬偕首次在台之旅(閱讀3)
    第八講 帝國軍人的潛行:樺山資紀南澳踏查(閱讀4)
    第九講 期中考/期末專題初階講想(作業C)
    第十講 【數位課程3】期末專題可行性評估(上臺報告)
    第十一講 帝國力量與近代娛樂:鐵道旅行(閱讀5)
    第十二講 盆地邊緣與國際貿易:木柵的人物旅程(彈性運用)
    第十三講 人生的第一次:修學旅行1(閱讀6)(作業D:進度報告)台灣人的第一次:林獻堂的環球旅行(閱讀6)
    第十四講 【數位課程4】Check Point;人生的第一次:修學旅行2台灣人的第一次:林獻堂的環球旅行(閱讀6)
    第十五講 元首旅行(一):東宮行啟(閱讀7)
    第十六講 臺灣歷史主題旅行企畫展演/【數位課程5】期末專題驗收(作業E)

    第十七講 元旦放假
    第十八講 彈性授課(Check Point之前助教時間)

    作業要求(暫訂)
    A 展示科技使用心得
    B 數位工具選擇與基本操作
    C 期末專題企劃與分工
    D 期末專題計畫初稿
    E 期末專題完稿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60%

    講述 Lecture

    0%

    討論 Discussion

    2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2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測驗藍圖(期中考)

          理解 獨立思考(統整與批判) 佔分
    內容一 申論題 3題 25% 50% 75%
    內容二 名詞解釋 2題 25%   25%
    合計        

    100%

     

    期末專題(自助旅行計畫)

    項目 凸顯臺灣歷史主題 50% 創新性 20% 數位工具運用23%
    優 A 主題與細節符合臺灣歷史 題材創新且有趣 架構完整
    使用便利
    佳B 主題與細節略合臺灣歷史 題材雖非創新,但套用舊題裁純熟 架構尚可
    使用尚可
    普通C 主題與細節和臺灣歷史相符不足 題裁普通 架構普通
    使用普通
    待改進D 主題與細節不符合臺灣歷史 了無新意且手法粗糙 架構不明
    使用不便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1、郁永河(原著),許俊雅(校釋),《裨海紀遊校釋》,臺北:國立編譯館,2009。
    2、費德廉、羅效德(編譯),《看見十九世紀台灣》,台北:如果,2006。
    3、藤崎濟之助(原著),林呈蓉(譯註),《樺山資紀蘇澳行》,臺北:玉山社,2004。
    4、郎豪華(Howard Rusk Long)作,陳慧靜(翻譯),《木柵人:閱讀1950年代木柵人的生活影像》,臺北:社團法人臺北市社區大學民間促進會,2004。
    5、徐佑驊,林雅慧,齊藤啟介,《日治台灣生活事情:寫真修學案內》,臺北:翰蘆,2016。
    6、林獻堂,《林獻堂環球遊記 台灣人世界觀首部曲》,臺北:天下,2015。
    7、若林正丈,《臺灣抗日運動史研究》,臺北:播種者,2007。
    8、洪維健編導,「風雲行館」,2004年發行。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