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數位傳播與人文藝術」課程,將以數位科技與人文藝術的互動、影響為關懷面,分別由數位時代創新傳播、AI梗圖應用、用專題說故事、AI行銷創新應用、平面媒體創新傳播、廣播媒體創新傳播、電視媒體創新傳播、樂齡人士媒體近用、AI電子商務應用、社區媒體公民實踐等議題,與同學一起由認識、關心、至數位資訊於人文藝術的應用實踐。
能力項目說明
「數位傳播與人文藝術」課程,將以數位科技與人文藝術的互動、影響為關懷面,分別由數位時代創新傳播、AI梗圖應用、用專題說故事、AI行銷創新應用、平面媒體創新傳播、廣播媒體創新傳播、電視媒體創新傳播、樂齡人士媒體近用、AI電子商務應用、社區媒體公民實踐等議題,與同學一起由認識、關心、至數位資訊於人文藝術的應用實踐。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第一週9/11 課程介紹及分組
第二週9/18 數位時代創新傳播
陳穎琳、裴浩輝(2022)。〈新媒體下的創意:如何在逆境中突圍而出〉,《新聞學研究》,152: 49-99。DOI: 10.30386/MCR.202207.0012
黃葳威(2022)。「第一章 數位時代創新傳播」,《數位時代創新傳播》,頁1至23,新北市:揚智。 專題演講:AI X 法律省思 微軟楊千旻協理
第三週9/25 平面媒體破壞創新
黃葳威(2022)。「第二章 平面媒體破壞創新」,《數位時代創新傳播》,頁27至56,新北市:揚智。
陳雅惠(2018)。「懶人包超文本敘事設計分析: 順序與結構元素的討論」,《中華傳播學刊》,第34期,頁81至117。
第四週10/2 專題演講:AI X視覺表現 北藝大趙瞬文主任
第五週10/9 雙十國慶連假
第六週10/16 廣播媒體破壞創新
涂敏怡(2022)。「開源創新對台灣資訊產業影響初探」,《資訊社會研究》,42: 13-50。
黃葳威(2022) 。「第三章 廣播媒體破壞創新」,《數位時代創新傳播》,頁59至90,新北市:揚智。
第七週10/23 校外教學 個人作業一
第八週10/30 電視媒體破壞創新
黃葳威(2022)。「第四章 電視媒體破壞創新」,《數位時代創新傳播》,頁94至121,新北市:揚智。
羅樂、楊成(2021)。〈電視台與新聞的APP 融合之路:比較「無線新聞」、「鳳凰新聞」和「澳亞新聞」〉。《傳播與社會學刊》,第58 期,頁169-201。
專題演講:AI X 行銷運用 民視楊可凡行銷總監
第九週11/6 期中讀書心得
第十週11/13 樂齡人士媒體近用
林怡潔、林璟筠(2022)。〈新聞如何再現老人—以台灣《蘋果新聞網》之框架與內容分析為例〉。《中華傳播學刊》,第 41 期,頁 205–236
黃葳威(2022)。「第五章 樂齡人士手機學習」,《數位時代創新傳播》頁125至162,新北市:揚智。
第十一週11/20 專題演講:AI時代專題報導
第十二週11/27 通訊交易消費權益
黃葳威(2022)。「第六章 通訊交易消費權益」,《數位時代創新傳播》,頁166至190,新北市:揚智。
專題演講:AI與電商應用 電商公會塗家興秘書長
第十三週12/4 專題演講:AI設計思維 AI實驗室吳致勳
第十四週12/11 大學策略聯盟實踐
黃葳威(2022)。「第八章 大學策略聯盟法規」,《數位時代創新傳播》,頁232至261,新北市:揚智。
專題演講:AI沉浸體驗 HTC副總鮑永哲
第十五週12/18 數位時代公民實踐
陳炳宏、柯舜智(2021) 。「第十一章 公共媒體」,《媒體與資訊素養:數位公民培力》,臺北市:五南。
黃葳威(2022)。「第七章 校園媒體公民實踐」,《數位時代創新傳播》,頁194至228,新北市:揚智。 專題演講:AI時代影音創新 吳榮彬總監
第十六週12/25 期末實作發表
第十七週1/1 開國紀念日
第十八週1/8 期末考週 期末讀書心得
1.學期總成績包括課堂參與(20%)、個人作品(30%)、期中作業(25%)、期末作業(25%);
2.課堂參與係指預習每週閱讀專文、參與討論,及各校分組討論報告。
指定教課書:
黃葳威(2022年) 。《數位時代創新傳播》,新北市:揚智。
參考資料:
林怡潔、林璟筠(2022)。〈新聞如何再現老人—以台灣《蘋果新聞網》之框架與內容分析為例〉。《中華傳播學刊》,第 41 期,頁 205–236
涂敏怡(2022年)。「開源創新對台灣資訊產業影響初探」,《資訊社會研究》,42: 13-50。
陳炳宏、柯舜智(2021年) 。《媒體與資訊素養:數位公民培力》,臺北市:五南。
陳雅惠(2018年)。「懶人包超文本敘事設計分析: 順序與結構元素的討論」,《中華傳播學刊》,第34期,頁81至117。
陳頴琳、裴浩輝(2022)。〈新媒體下的創意:如何在逆境中突圍而出〉,《新聞學研究》,152: 49-99。DOI: 10.30386/MCR.202207.0012
黃葳威(2020年)。《數位時代社會傳播》,新北市:揚智。
羅樂、楊成(2021)。〈電視台與新聞的APP 融合之路:比較「無線新聞」、「鳳凰新聞」和「澳亞新聞」〉。《傳播與社會學刊》,第58 期,頁169-201。
書名 Book Title | 作者 Author | 出版年 Publish Year | 出版者 Publisher | ISBN | 館藏來源* | 備註 Not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