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傳播與文化專題:跨領域視野

Course Name: Seminar on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Cross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15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上課方式主要為透過研讀「傳播與文化」相關主題的最新研究成果與經典案例,帶領同學探討文化概念在媒體實務工作當中進行研究與應用的情形(例如:數位文化、多元文化與新聞框架、文化與廣告行銷應用、流行文化、跨文化傳播等)。其次,由於授課教師本身具有新聞傳播的學術與實務經驗,以及受過媒體人類學與社會人類學的學術專業訓練,本課程亦結合其他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視角與方法,提供進階質性研究相關知識(如:網路民族誌、田野調查、深度訪談等),使同學認識深描的田野技藝、批判思考的精神以及從事媒體工作所需的洞察力。第三,本課程也會探討新媒體如何改變傳統的內容和營運模式,對多元文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創造出新的視覺文化與娛樂方式。本學期將以貼近生活的「飲食文化」為例,探討如何運用本學期所學到的相關理論及概念為地方文化進行傳播策展,並討論新傳播科技的輔助及影響。(課綱內容仍會修正,以第一週上課教師所提供的完整課綱為準;有意修課同學第一第一週上課務必出席。)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1.  使學生能運用、熟稔相關理論、培養更深刻的批判思考與論證能力,能夠查找、評估相關文獻,並對此領域產生貢獻。
    2. 使學生能運用相關理論概念分析新媒體環境中的文化現象,或應用在新聞專題深度報導的規劃及公關廣告工作實務中。
    3. 進階質性研究方法訓練及應用。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日期

    主題

    內容

    1

    2/16

    課程介紹

    -介紹課程架構、閱讀、過去學生完成報告主題及課程要求等

    2

    2/23

    文化、創意與產業

    -介紹文化創意產業理論與案例,以及全球化與文化理論

    -分組,請交分組名單

    3

    3/2

    新聞、文化傳播、比喻和框架

    -介紹新聞、多元文化的研究

    -介紹新聞採訪技巧與議題設定

    -小組作業:分析新聞如何報導地方文化

    4

    3/9

    多元文化與廣告行銷

    -介紹符號理論、如何運用(多元)文化於廣告行銷的技巧,從商業角度如何分析文化行銷

    -小組討論鎖定的地區、文化產業及訪談大綱

    5

    3/16

    地方創生實作案例

    臺南的地方創生案例(楊亭鈺) (視訊演講) (鈺創公司負責人,現任職於台南市政府秘書室)

    -討論:物的生命史(你會如何策展?)

    -討論訪談的挑戰和解決之道

    -同學報告及檢討訪談大綱

    6

    3/23

     

    永續觀光與目的地意象

     

    永續觀光及目的地意象演講(台中教育大學永續觀光研究所主任黃玉琴教授)

     

    7

    3/30

    移地研究

    一個食農場域的觀察(坪林茶業博物館)

    8

    4/6

    停課

     

    台聯大共同活動週

    9

    4/13

    飲食文化與傳播

    (工作坊)

    -介紹數位飲食研究趨勢和研究方法

    -同學討論參訪的回饋

    10

    4/20

    媒體內容策略

    -內容策略,視覺化

    - 介紹跨媒體敘事理論

    -討論新科技對文化帶來的影響

    11

    4/27

    演講/進度討論

    Country road, rail road (方俊凱建築師, 堺建築事務所負責人東海大學建築系講師哈佛建築所碩士)

    12

    5/4

    期中報告討論

     

    各組說明期中報告並給予回饋

    13

    5/11

    演講/進度討論

     

    邀請演講/各組進度諮詢

    14

    5/18

    田野調查

     

    15

    5/25

    田野調查

     

    16

    6/1

    田野調查

     

    17

    6/8

    期末報告

    期末報告 口頭說明

    18

    6/15

    期末報告

    口頭說明()

    繳交期末報告成果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20%

    講述 Lecture

    40%

    討論 Discussion

    4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1. 上課出席與參與討論:因課程將安排參訪及演講,若須請假請按照政大學生請假規定出具證明,否則每次缺席扣總成績6分。上課前請先完成相關閱讀,上課時若老師點名未回答每次扣1分,同學可在上課當週前後一週內,於課程網站或FB上留下你對當週閱讀提問或你覺得值得討論的參考資料(例如相關的案例或最新研究摘要,並簡要說明你為何覺得該論文相關及如何引起你興趣,每次加學期總分1分。
    2. 學期中的小作業(40%):這些小作業是協助讓你能順利完成期中和期末作業的基礎,請準時繳交,每遲交一天則扣總分一分。
    3. 導讀(10%):為訓練同學歸納文獻及簡報能力,由同學輪流擔任指定文章導讀。導讀者要在簡報(15分鐘內)時,歸納所選指定閱讀中,你認為最重要或最有幫助的資訊,並提出1-2個引導大家討論的問題;導讀者亦可補充相關的案例及資源,請使用投影片,並在導讀前一天將投影片上傳到課程網站討論區/課程臉書
    4. 期中報告(20%):內容策略規劃書,研究主題須與某一地區的產業「文化」有所關聯,教師會給予題目,請回答,不限字數(但不是寫越多字越好,而是精準表達)。包括書面和口頭報告
    5. 期末報告 (30%):在期中報告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及實作。以團體報告進行,每組最多5人,主要有兩種選擇:
    •         評審標準:1. 主題與故事內涵(80%) ,包括事實陳述、事件完整脈絡、點出核心問題,以及報導可能解決方案。2. 專業技巧(20%)

            若要使用其他媒體,例如融媒體、音頻類(含廣播、Podcast)ARAPP,或是你更希望以研究論文的方式進行學期報告,請先提早在前三週時告知老師你的想法,跟老師討論後進行。

      (1)影音組:6~30分鐘為原則,參考神腦原鄉踏查記錄片競賽規定和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規定。,另外並參考老師的作業指引回答作品成果和主題的關聯,以及對內容策略發布的思考和建議。

      (2)文字搭配圖片或圖表(5000),另外並參考老師的作業指引回答作品成果和主題的關聯,以及對內容策略發布的思考和建議。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將放置於課程Moodle上或圖書館可參閱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