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上課方式主要為透過研讀「傳播與文化」相關主題的最新研究成果與經典案例,帶領同學探討文化概念在媒體實務工作當中進行研究與應用的情形(例如:數位文化、多元文化與新聞框架、文化與廣告行銷應用、流行文化、跨文化傳播等)。其次,由於授課教師本身具有新聞傳播的學術與實務經驗,以及受過媒體人類學與社會人類學的學術專業訓練,本課程亦結合其他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視角與方法,提供進階質性研究相關知識(如:網路民族誌、田野調查、深度訪談等),使同學認識深描的田野技藝、批判思考的精神以及從事媒體工作所需的洞察力。第三,本課程也會探討新媒體如何改變傳統的內容和營運模式,對多元文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創造出新的視覺文化與娛樂方式。本學期將以貼近生活的「飲食文化」為例,探討如何運用本學期所學到的相關理論及概念為地方文化進行傳播策展,並討論新傳播科技的輔助及影響。(課綱內容仍會修正,以第一週上課教師所提供的完整課綱為準;有意修課同學第一第一週上課務必出席。)
能力項目說明
|
日期 |
主題 |
內容 |
1 |
2/16 |
課程介紹 |
-介紹課程架構、閱讀、過去學生完成報告主題及課程要求等 |
2 |
2/23 |
文化、創意與產業 |
-介紹文化創意產業理論與案例,以及全球化與文化理論 -分組,請交分組名單 |
3 |
3/2 |
新聞、文化傳播、比喻和框架 |
-介紹新聞、多元文化的研究 -介紹新聞採訪技巧與議題設定 -小組作業:分析新聞如何報導地方文化 |
4 |
3/9 |
多元文化與廣告行銷 |
-介紹符號理論、如何運用(多元)文化於廣告行銷的技巧,從商業角度如何分析文化行銷 -小組討論鎖定的地區、文化產業及訪談大綱 |
5 |
3/16 |
地方創生實作案例 |
臺南的地方創生案例(楊亭鈺) (視訊演講) (鈺創公司負責人,現任職於台南市政府秘書室) -討論:物的生命史(你會如何策展?) -討論訪談的挑戰和解決之道 -同學報告及檢討訪談大綱 |
6 |
3/23 |
永續觀光與目的地意象 |
永續觀光及目的地意象演講(台中教育大學永續觀光研究所主任黃玉琴教授)
|
7 |
3/30 |
移地研究 |
一個食農場域的觀察(坪林茶業博物館) |
8 |
4/6 |
停課 |
台聯大共同活動週 |
9 |
4/13 |
飲食文化與傳播 (工作坊) |
-介紹數位飲食研究趨勢和研究方法 -同學討論參訪的回饋 |
10 |
4/20 |
媒體內容策略 |
-內容策略,視覺化 - 介紹跨媒體敘事理論 -討論新科技對文化帶來的影響 |
11 |
4/27 |
演講/進度討論 |
Country road, rail road (方俊凱建築師, 堺建築事務所負責人、東海大學建築系講師、哈佛建築所碩士) |
12 |
5/4 |
期中報告討論 |
各組說明期中報告並給予回饋 |
13 |
5/11 |
演講/進度討論 |
邀請演講/各組進度諮詢 |
14 |
5/18 |
田野調查 |
|
15 |
5/25 |
田野調查 |
|
16 |
6/1 |
田野調查 |
|
17 |
6/8 |
期末報告 |
期末報告 口頭說明 |
18 |
6/15 |
期末報告 |
口頭說明(續) 繳交期末報告成果 |
評審標準:1. 主題與故事內涵(80%) ,包括事實陳述、事件完整脈絡、點出核心問題,以及報導可能解決方案。2. 專業技巧(20%)
若要使用其他媒體,例如融媒體、音頻類(含廣播、Podcast)、AR、APP,或是你更希望以研究論文的方式進行學期報告,請先提早在前三週時告知老師你的想法,跟老師討論後進行。
(1)影音組:6分~30分鐘為原則,參考神腦原鄉踏查記錄片競賽規定和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規定。,另外並參考老師的作業指引回答作品成果和主題的關聯,以及對內容策略發布的思考和建議。
(2)文字搭配圖片或圖表(5000字),另外並參考老師的作業指引回答作品成果和主題的關聯,以及對內容策略發布的思考和建議。
將放置於課程Moodle上或圖書館可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