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不開放電腦選課,有意願者,請於2/14(二)14:10至藝文中心三樓創意實驗室聽取說明、現場加簽。預計招生40名。
「跨界實驗室」為人文創新學程(以下簡稱XCollege)入門課,導入創意、審美、數位與敘事等四大元素,透過實作,促使師生投入跨域學習與創新體驗。
2023年春天的「跨界實驗室」與政大體育室、Canjune肯園合作,邀請呂潔如、唐京睦與蘇益賢老師共同設計,以印度阿育吠陀(Ayurveda)的能量中心「脈輪」為地圖,透過體驗學習,佐以氣味與身體心理學,促成多種概念的碰撞與流動。
【人文創新學程】
2006年秋天,政大翻轉上課形式,設計了一個以直覺、感情與感官為主的教育實驗,前四年稱之為創意學程,第五年起,更名為X書院,2018年轉型為人文創新學程,又稱為XCollege。
有人把「X」唸成「差」,挺好的,成績差、人際差,都沒關係;有人以為「X」是漏字,挺好的,所有被排擠的、被丟掉的、被忽略的,都可以在這裡暫時安置。追本溯源,「Χ」來自數學方程式的「未知」,在師生共同的想像裡,除了「日常」這個外顯現實,「X」代表的是看不見、摸不到,但確實存在於我們心裡的內在現實。
過去15年,在藝文中心三樓的創意實驗室,我們透過書寫和繪畫,食物和音樂,夢和童話,薩提爾(Satir)、歐文亞隆(Irvin Yalom)、羅洛梅(Rollo May)和榮格(C.G. Jung)進入內在現實,浸泡在這個異次元裡,直到夠了,再回到原先的現實,拿掉一點舊的什麼,納進一點新的可能。
【創意實驗室】
創意實驗室位於政大藝⽂中⼼三樓,把閒置空間轉換為木頭地板展演平台、六間工作室和⼀個開放式廚房。在公共空間設置廚房並不容易,因為學生的堅持和總務處的支持,有了一個寬240公分、長270公分,周圍放置六張高腳椅,內圈有一台微波爐、一座水槽、一組飲水機和⼀個小冰箱的迷你廚房。有了廚房以後,要做什麼呢︖學⽣說:「我們想做西點。」另外一群學生說:「我們想開一家自助式咖啡館。」
自助式咖啡館專案並不成功,創業時募得五千元,到了學期末,只剩三千多,但意外地讓廚房及其周邊場域漸漸活絡起來:沒課的學⽣來這裡看書,⾃創食譜的學生來這裡試菜,老師帶著研究團隊來喝茶,秘書處送來⼗包咖啡⾖和五⼗個水杯⋯⋯這個寬240公分、長270公分的小空間,讓創意實驗室有了家的感覺。
印度河濱學校校長吉蘭 ‧ 貝兒 ‧ 瑟吉認為,教育最重要的是提供選擇,讓學生看到、摸到、體驗到、感受到改變,讓學生知道⾃己可以成為改變世界的那個人。創意實驗室的廚房,就是賦權教育理念的縮影,在海鹽麵包、日式咖哩和花神咖啡的香氣裡,我們找到一條生與師、人與空間、創意思考與專業知識共構的學習途徑。
總結來說,在這裡,我們用有限資源解決現實問題(Problem Based Learning);以專案連結不同課程,形成課群綜效(Project Based Learning);以認識⾃己(γνῶθι σεαυτόν)作為認識世界的起點;分辨「可以做什麼(can do)」和「願意做什麼(will do)」的不同;練習發展個人的獨特性;最終,學會為⾃己負責,也顧念團體。
能力項目說明
2023年春天「跨界實驗室」以印度阿育吠陀(Ayurveda)的能量中心「脈輪」為地圖,交織串連身心訊息,帶出自我覺察,佐以氣味與身體心理學,促成以下七個概念的碰撞與流動:安全感、創造力、自我、連結、表達與溝通、貢獻以及與世界合一。
這堂課將從身心開展,最終也以身心收合。兩者之間,資訊知識(「往內走、往內看」系列)與感官感知(「氣味與身心工作」系列)平行交流,創造一個不僅讓身心共為主體、師生也共為主體的學習經驗,目的是跨越不同領域,練習與與未知相處,創造一場個人的冒險、團體的體驗。
【教學團隊】
週次 |
日期 |
主題 |
內容 |
1 |
2/14 |
課程導論 |
課程說明、處理選課 |
2 |
2/21 |
身心導入 |
|
3 |
2/28 |
停課 |
|
4 |
3/7 |
第一脈輪:安全感 |
氣味與身心工作 1
|
5 |
3/14 |
第一脈輪:安全感 |
往內走、往內看 1
|
6 |
3/21 |
第二脈輪:創造力 |
氣味與身心工作 2
|
7 |
3/28 |
第二脈輪:創造力 |
往內走、往內看 2
|
8 |
4/4 |
停課 |
|
9 |
4/11 |
期中考週 |
|
10 |
4/18 |
第三脈輪:自我 |
氣味與身心工作 3
|
11 |
4/25 |
第三脈輪:自我 |
往內走、往內看 3
|
12 |
5/2 |
第四脈輪:連結 |
氣味與身心工作 4
|
13 |
5/9 |
第五脈輪:表達與溝通 |
氣味與身心工作 5
|
14 |
5/16 |
再創造 |
停下來、動手做 1
|
15 |
5/23 |
帶著覺察再創造 |
停下來、動手做 2
|
16 |
5/30 |
第六脈輪:貢獻 第七脈輪:與世界合一 |
停下來、動手做 3 期末體驗設計 |
17 |
6/6 |
身心收合 |
|
18 |
6/13 |
期末考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