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教學目標在於研討佛學思想及其經典傳承如何融入中國文化的發展過程,及其在中國文化環境中如何發展出漢傳佛教註釋傳統的特色。本課程以大乘佛教中觀學思想為主;因此授課方法在於在課程中解讀、分析、及詮釋漢傳佛教中觀思想的經典,並且探究其發展及特色。此外,與此相關的中文、日文、英文的研究以及白話參考資料很豐富,本課程也會概述介紹國際學界對漢傳佛教中觀學思想發展的不同研究成果與方法。經文選讀範圍包含:龍樹《大智度論》、龍樹《中論》、僧肇《肇論》、吉藏《大乘玄論》、吉藏《中觀論疏》、吉藏《三論玄義》。
能力項目說明
週次 |
進度:課程主題及閱讀文獻 |
1 |
課程介紹 |
2 |
課程主題:龍樹《大智度論》:「般若學」觀點、「十八空」觀點 、「假名施設」觀點 ; 閱讀文獻:龍樹《大智度論.序言 》 |
3 |
|
4 |
|
5 |
課程主題:龍樹《中論》:「八不」思想 、「二諦」思想 、「戲論」觀點 、時間觀 閱讀文獻:龍樹《中論.觀因緣第一品,顛倒第二十三品,觀四諦第二十四品,觀時第十九品》 |
6 |
|
7 |
|
8 |
|
9 |
課程主題:僧肇《肇論》:「二諦」思想 、時間觀 、「般若學」觀點 閱讀文獻:僧肇《肇論.物不遷論,不真空論,般若無知論,涅槃無名論》,《注摩詰經》 |
10 |
|
11 |
|
12 |
期中口頭報告及討論 |
13 |
課程主題:吉藏「空義」思想 、吉藏語言觀以及用語特色 閱讀文獻:吉藏《大乘玄論》、《二諦章》、《 淨名玄論》、《 中觀論疏》 |
14 |
|
15 |
課程主題:吉藏「中道」思想、「佛性」思想 閱讀文獻:吉藏《 淨名玄論》、《 中觀論疏》 |
16 |
|
17 |
課程主題:智顗天臺宗「般若學觀」 、 「佛性」觀點 |
18 |
期末口頭報告及討論 |
書名 Book Title | 作者 Author | 出版年 Publish Year | 出版者 Publisher | ISBN | 館藏來源* | 備註 Not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