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名為試管裡的咖啡,旨在秉持科學的精神,探究咖啡”from seed to cup” 之中的科學變化;以學理的角度分析咖啡的處理法、烘焙、萃取、風味變化等,並透過期末分享專案使學生以實際操作方式深化概念。
特別提醒: 本課程是「自主學習」課程, 需有強烈的自主學習精神的同學參加。另外因為是以科學化的方式去探討咖啡的主題, 雖然沒有基礎也可以, 但有可能會覺得太深硬抽象。因此建議對咖啡沖煮等有基礎概念之同學再行選課。
能力項目說明
1. 瞭解咖啡背後的科學理論背景。
2. 能思考、欣賞不同沖泡手法的特點,並瞭解每種手法背後的理由,而不只是盲從權威。
3. 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沖泡手法,並知道有什麼方式可以微調。
4. 有能力做更深入的咖啡學習與研究。
周次 |
課程內容 |
指定閱讀資料 |
教學活動 |
學生學習投入時間 (不含課堂參與時間) |
1 02/22 |
課程介紹&咖啡基本的萃取理論 |
|
|
1 |
2 03/01 |
和平紀念日補假 |
|
|
|
3 03/08 |
杯測與感官訓練 |
講師簡報與講義 |
政大咖啡社出身的吳御甄學姐帶領
|
2 |
4 03/15 |
手沖咖啡考量要點 |
課本第6章前半 |
小組報告
|
3 |
5 03/22 |
如何微調手沖的手法 |
課本第6章後半。
|
小組報告
|
3 |
6 03/29 |
咖啡處理法 |
小組自備外部文獻
|
小組報告
|
3 |
7 04/05 |
清明節補假 |
|
|
|
8 04/12 |
做好 espresso 的基本功 |
課本第2章前半。 |
小組報告
|
3 |
9 04/19 |
沖泡 espresso 的流程 |
課本第2章後半 |
小組報告
|
3 |
10 04/26 |
咖啡萃取理論的新進展與現代咖啡的想法 |
講師簡報與講義 |
由胡元正老師介紹:
|
2 |
11 05/03 |
滲流和萃取的科學 I
|
課本第3章前半 |
小組報告
|
3 |
12 05/10 |
滲流和萃取的科學 II |
課本第3章後半 |
小組報告
|
3 |
13 05/17 |
水的研究 |
課本第八章 |
小組報告
|
3 |
14 05/24 |
咖啡烘豆入門 |
課本[2] |
小組報告
|
3 |
15 05/31 |
藉由科學,提升對咖啡的認識 |
講師簡報與講義 |
胡元正老師引導討論:
|
2 |
16 06/07 |
期末分享 (義式) |
|
|
4.5 |
17 06/14 |
端午節 |
|
|
|
18 06/21 |
期末分享 (手沖) |
|
|
4.5 |
課程進行中幾次由指導老師們帶領討論、重點提示。其他時間由同學閱讀指定定課本,輪流報告。報告由全班同學進行互評。每次上課完畢,同學各自試驗運用新學到的理論,看看是否在實務中是否能驗證、或發現新的想法、甚至發現和理論有所出入。課程進行當中,同學試著尋找適合手中生豆的處理方式,並以學術理論去做出實驗、調整,並在期末向課堂同學及指導老師報告、展示成品。
評分方式如下:
1. 上課參與:30% (參與上課及討論)
2. 專題報告:30% (指定課本報告,成績由同學組間及組內互評,詳見課程大綱)
3. 期末分享:40% (同學自評和互評、指導老師評分各占一半)
如中途有同學退出,將視報告執行情況斟酌合併組別!!!
1. (主要) Scott Rao, "Everything but Espresso: Professional Coffee Brewing Techniques" (咖啡沖煮的科學)
2. Scott Rao, “ The Professional Barista’s Handbook”
3. Scott Rao, “The Coffee Roaster’s Companion” (咖啡烘豆的科學)
4. David Schomer, “Espresso Coffee: Professional Technique”
https://moodel.ncc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