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行動實踐專題:試管裡的咖啡

Course Name: Practice in Action: Coffee in the Test Tube

修別:群

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2.0

學分數

Credit(s)

15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名為試管裡的咖啡,旨在秉持科學的精神,探究咖啡”from seed to cup” 之中的科學變化;以學理的角度分析咖啡的處理法、烘焙、萃取、風味變化等,並透過期末分享專案使學生以實際操作方式深化概念。

特別提醒: 本課程是「自主學習」課程, 需有強烈的自主學習精神的同學參加。另外因為是以科學化的方式去探討咖啡的主題, 雖然沒有基礎也可以, 但有可能會覺得太深硬抽象。因此建議對咖啡沖煮等有基礎概念之同學再行選課。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1.    瞭解咖啡背後的科學理論背景。
    2.    能思考、欣賞不同沖泡手法的特點,並瞭解每種手法背後的理由,而不只是盲從權威。
    3.    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沖泡手法,並知道有什麼方式可以微調。
    4.    有能力做更深入的咖啡學習與研究。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周次

    課程內容

    指定閱讀資料

    教學活動

    學生學習投入時間

    (不含課堂參與時間)

    1

    02/22

    課程介紹&咖啡基本的萃取理論

     

    • 由蔡炎龍老師介紹咖啡沖泡的基本原理、從科學角度探討分析咖啡的意義
    • 同學自我介紹、以及簡單介紹修課動機和預期目標
    • 介紹金杯理論
    • 同學們依興趣選定主題,自行分組、排定報告時間。
    • 發放期末成果發表所需使用之生豆

    1

    2

    03/01

    和平紀念日補假

     

     

     

    3

    03/08

    杯測與感官訓練

    講師簡報與講義

    政大咖啡社出身的吳御甄學姐帶領

    1. 咖啡杯測
    2. 練習做風味描述
    3. 感官的訓練。

    2

    4

    03/15

    手沖咖啡考量要點

    課本第6章前半

    小組報告

    • 咖啡的新鮮度、手沖的標準、研磨、沖煮溫度、擾動與攪拌、最佳沖煮量的考量。

    3

    5

    03/22

    如何微調手沖的手法

    課本第6章後半。

     

    小組報告

    • 內容:
    1. 金杯咖啡圖表
    2. 咖啡可變動的參數:預浸方式、沖煮時間、沖煮溫度、是否bypass

    3

    6

    03/29

    咖啡處理法

    小組自備外部文獻

     

    小組報告

    • 處理法:
    1. 水洗
    2. 日曬
    3. 蜜處理
    4. 厭氧處理法

    3

    7

    04/05

    清明節補假

     

     

     

    8

    04/12

    做好 espresso 的基本功

    課本第2章前半。

    小組報告

    • 內容:
    1. Espresso 的概念
    2. 研磨的考量、粉量、佈粉、填壓。

    3

    9

    04/19

    沖泡 espresso 的流程

    課本第2章後半

    小組報告

    • 為什麼沖泡流程是重要的?
    1. 水溫、壓力調整的考量
    2. 義大利和美國 espresso 的差異。

    3

    10

    04/26

    咖啡萃取理論的新進展與現代咖啡的想法

    講師簡報與講義

    由胡元正老師介紹:

    1. 咖啡理論最近的發展
    2. 瞭解現代咖啡新的想法
    3. 提點沖煮咖啡的重點。

    2

    11

    05/03

    滲流和萃取的科學 I

     

    課本第3章前半

    小組報告

    • 內容:
    1. 義式機的原理構造
    2. 結合先前所授之沖煮變因來解析不同手法的不同效果

    3

    12

    05/10

    滲流和萃取的科學 II

    課本第3章後半

    小組報告

    • 內容:
    1. 細粉遷移
    2. 濾器形狀的考量
    3. espresso 的沖煮標準。

    3

    13

    05/17

    水的研究

    課本第八章

    小組報告

    • 沖煮咖啡的水,要注意的事有哪些:
    1. 水質的測量
    2. 水質對咖啡風味的影響
    3. 水質對咖啡萃取率的影響

    3

    14

    05/24

    咖啡烘豆入門

    課本[2]

    小組報告

    • 內容:Agtron number、溫度變化的控制、烘焙曲線。

    3

    15

    05/31

    藉由科學,提升對咖啡的認識

    講師簡報與講義

    胡元正老師引導討論:

    1. 整個學期的心得、問題
    2. 並且有什麼期刊適合同學未來多關注,更深入瞭解咖啡。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

     

    2

    16

    06/07

    期末分享

    (義式)

     

    • 所有同學使用期初所拿到的生豆經由所學,從烘培到研磨、沖煮,一步一步的得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咖啡
    • 在課堂上透過簡報或書面報告(擇一)分享理念,實際沖煮、互相評分。

    4.5

    17

    06/14

    端午節

     

     

     

    18

    06/21

    期末分享

    (手沖)

     

    • 所有同學使用期初所拿到的生豆經由所學,從烘培到研磨、沖煮,一步一步的得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咖啡
    • 在課堂上透過簡報或書面報告(擇一)分享理念,實際沖煮、互相評分。

    4.5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20%

    講述 Lecture

    30%

    討論 Discussion

    5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課程進行中幾次由指導老師們帶領討論、重點提示。其他時間由同學閱讀指定定課本,輪流報告。報告由全班同學進行互評。每次上課完畢,同學各自試驗運用新學到的理論,看看是否在實務中是否能驗證、或發現新的想法、甚至發現和理論有所出入。課程進行當中,同學試著尋找適合手中生豆的處理方式,並以學術理論去做出實驗、調整,並在期末向課堂同學及指導老師報告、展示成品。

    評分方式如下:

    1. 上課參與:30% (參與上課及討論)

    2. 專題報告:30% (指定課本報告,成績由同學組間及組內互評,詳見課程大綱)

    3. 期末分享:40% (同學自評和互評、指導老師評分各占一半)

    如中途有同學退出,將視報告執行情況斟酌合併組別!!!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1. (主要) Scott Rao, "Everything but Espresso: Professional Coffee Brewing Techniques" (咖啡沖煮的科學)

    2.    Scott Rao, “ The Professional Barista’s Handbook”
    3.    Scott Rao, “The Coffee Roaster’s Companion” (咖啡烘豆的科學)
    4.    David Schomer, “Espresso Coffee: Professional Technique”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https://moodel.nccu.edu.tw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