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創新與智慧財產

Course Name: Innovation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修別:必

Type of Credit: Required

3.0

學分數

Credit(s)

41

選課人數

Number Registered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智慧財產權作為當代社會鼓勵人類創新之重要法律工具,重要性已不言而喻。然而,以醫藥品之研發成果為例,其具有攸關生命尊嚴之獨特社會意涵,常具備公共衛生層面等迥異於其他產業或產品之政策考量。本課程將以簡易經濟理論為主,說明智慧財產權制度之設計理念;並以我國及美國之智慧財產權法之入門引導為輔,協助同學理解重要法院判決或立法歷程辯論背後所隱藏之真實意義,並將特別著重於與跨領域(如商管知識)之印證與對話。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本課程旨在協助非法律主修背景為主體之研究生,建立對智慧財產權制度的認識、應用與反思能力,故設計上特別著重無形資產連結至文化創意產業/資通訊或生醫技術/品牌建立/人力資源管理/物流體系等之橋接或落差現況。修習完本課程後,同學應具備回應下列問題之能力: 1.創新與創意為甚麼需要法律保護? 2.各種不同的智慧財產權法,彼此有何不同?所欲保護之創造成份,有何差異? 3.智慧財產權法有哪些潛在問題或社會成本?除了智慧財產權法,是否還有其他促進創新、創意、創造力的社會制度或方法?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週次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教學活動與課前、課後作業

    學生學習投入時間&主題

    (含課堂教學時數)

    1

    228連假調整

     

     

    2


    課程說明、分組與認識

     

    3小時;案例檢索與分析

    3

    專利(一)

    案例1Alice v. CLS Bank

    案例2Peeler v. Miller

    案例3MayoMyriad

    6小時;〈『發明』與『專利』之間那條淺淺的線

    4

    專利(二)

    案例4Limelight

    案例5Watkins

    案例6Stanford v. Roche

    6小時;〈避開產學合作的法律地雷區

    5

    專利(三)

    案例7:門板案與設計專利

    案例8Bioresearch

    案例9-11OrthoStokesMoore

    6小時;Checklists

    6

    國定假日

    停課

     

    7

    商標權(一)
    商標權(二)

    案例13:Coca Cola v. Tropicana
    案例14:金門高粱酒

    6小時;在同質中建立差異感:商標與品牌的威力
    6小時;
    行銷、廣告與加盟須知

    8


    商標權(三)


    案例15:模型車

    案例16LV與寵物用品

    6小時;〈商標保護限制

    9

    著作權(一)

    案例17Celera Genomics v. HGP

    6小時;〈生物資訊到生物標記的旅程

    10

    著作權(二)

    案例18Align Technologies

    6小時;〈從3D列印技術看口腔醫學與美感

    11

    彈性授課 (1)

    配合自主專題研究(本週無教室課程)

    9小時(含事先準備)

    12

    校慶運動會

    停課

     

    13

    彈性授課 (2)

    配合自主專題研究(本週無教室課程)

    9小時(含事先準備)

    14

    營業秘密(一)

    案例19:營業秘密與人力資源管理

    6小時;〈金錢以外的權利救濟手段,對於智財運用策略之影響

    15

    國定假日

    停課

     

    16

    邀請演講

    生技公司COO/馬博士

    6小時(含事先準備)

    17

    彈性授課 (3)

    配合自主專題研究,需將期末成果轉換為學術報告(本週無教室課程)

    6小時(含事先準備)

    18

    專題成果呈現

    1.分組形式

     

    2.依各組主題與呈現形態而定

    9小時(含事先準備)

    說明:以上內容為教師規劃,然因每年度修課人數等可能有部分調整,具體內容將於第一週上課與同學討論後確定。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50%

    講述 Lecture

    20%

    討論 Discussion

    3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它: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1. 小組專題報告(50%)

    本學期之專題報告題目為:OOO企業之智慧財產權策略分析。評分人為授課教師。

    替代選擇:Design for IP Awareness 

          1.1 OOO(國內外企業均可)之專利、商標、著作權、營業秘密或其他廣義智慧財產權企業政策,與其五管(生產、銷售、人資、研發、財務)其中至少一項之深度關連分析

          1.2 口頭報告時間為:第17-18週之週五09:10 AM開始,以20分鐘事前錄製影片方式呈現。每組報告30分鐘,含Q&A 至多10分鐘(含評論組意見與個人自由提問)

          1.3 書面報告截止時間為:

           A) 初稿:第14/15/16週,共3週之每週五09:10 AM

    • 第15週請上傳PPT:涵蓋內容包含將探討企業名稱、智財權利面向、五管領域聯繫
    • 第15週請上傳PPT:涵蓋內容為已蒐集之原始資料(如專利、商標申請,或智財訴訟資料檢索結果)與次級資料(如學術或產業資料庫檢索成果)
    • 第16週請上傳PPT:涵蓋80%以上的口頭報告簡報內容

           B) 完稿:第19週之週五09:10 AM

    • 請上傳 (1) 6,000字以內完整報告,與 (2) 1 page(A4)之備忘錄(形式不拘)各一份
    1. 課程隨堂討論(40%)

    本課程並不強制點名,但課堂表現將重視討論與回饋(包含發言次數與內容),並將每週之隨堂作業擇優作為平時成績考核標準。評分人為授課教師。

    1. 同儕考核與評分(組內)(5%)

    由於期末作業為團體報告形式,擬考量同學之團體合作精神,由同組同學針對同一組成員同儕之投入與貢獻加以評分,將採用rubrics評分量尺。評分人為同組同學。

    1. 個人期末報告(組外)(5%)

    由非報告組同學,針對所有他組同儕之成果呈現品質加以評分並給予質化意見,將採用rubrics評分量尺。評分人為他組同學。

     

    • 個人學期加分機制:課後智財趨勢觀察與討論
      於moodle討論區進行,每週可分享1篇以上新知/個人觀察約50字左右,每週最多可加0.3分(以分享內容之質與量綜合評估)。
      ​​​​
    • 請假機制
      於moodle進行,每學期可請假4次,不需附上理由或證明,但如當週無請假紀錄而未出席,則每次扣學期總成績平均2分,敬請注意。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一、主要參考書目

    教師製作之簡報資料與教材講義

    Textbook: Robert P. Merges, Peter S. Menell & Mark A. Lemley,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the New Technological Age (5th ed.; 2010)

    二、其他參考資料

    謝銘洋,《智慧財產權法》,元照(2016)

    劉國讚,《專利法之理論與實用》,元照(2012)

    林洲富,《專利法—案例式》,五南(2013)

    林洲富,《智慧財產權法—案例式》,五南(2013)

    楊代華,《生物科技與醫藥發明專利》,元照(2008)

    徐振雄,《智慧財產權概論》,新文京(2014)

    陳龍昇,《專利法》,元照(2013)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書名 Book Title 作者 Author 出版年 Publish Year 出版者 Publisher ISBN 館藏來源* 備註 Note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Yes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