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Credit(s)
本課程主要透過討論式學習與活動式學習等多元學習方法,使學生了解科技與人文社會間的互動,認識科技與文化、社會、環境等領域之應用議題,目的在培育學生於科技管理的歷程中,保有社會人文的辯思能力與社會關懷的思維。課程並以應用與實作能力發展為目標,設計透過團隊合作與交叉主題之自主專題研究成果,訓練不同專業學群成員之跨領域對話與聚焦能力。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
了解科技與人文社會間的互動,從19世紀以降科技(工業革命)的發展是如何受到哪些社會機構及環境的制約,檢視21世紀科技(IoT、工業4.0、FinTech、生物技術)又如何回過頭來形塑目前的人類行為、社會環境及自然環境。
認識科技與社會、政治、歷史、倫理、生活、金融體系、環境及生態等領域的關係及互動的相關問題。
以全球及台灣的觀點來反省科技的理性、客觀與中立性質,科技代表進步、經濟發展、知識經濟、永續發展等「觀念」、以及目前我們所使用的「器物」是如何被形塑與建構的?
在知識社會中,個人及組織如何在各種科技脈絡下學習與創新,是否有可能轉型至智慧、非物質的新典範。
學習成效:
瞭解科技研發進程與社會發展軌跡的互動歷史。
認識科技專業以增進人文與科技之間的跨領域對話。
探索人文思維對於科技創新的積極影響。
檢視近代資訊網路科技、知識經濟與人本社會的交互作用。
培養科技與人文社會個別子領域之專業知識與相關之整合能力。
以3週之自主專題研究,透過團隊合作運用學習知識至應用分析,並於期末報告進行跨領域對話。
週數 |
日期 |
課 程 簡 介 |
閱 讀 文 獻 |
1 |
9/19 9/20 (B) |
課程介紹 |
課程說明與共識建立 |
2 |
9/26 9/27 -C1 |
科技、誕生與性別 |
《科技渴望參與》 W7 身體、心理還是基因? W8 生命的定義與戰爭 《科技渴望性別》「家庭中的工業革命」(單張提供) 個案閱讀與討論:冷凍胚胎與監護權爭議(美、日) |
3 |
10/3 10/4 -J1 |
科技與身體 |
《意外多重奏》案例二:肥胖 Cybernics Revolution : Challenges to Shape the Future 開源3D列印義肢 *準備提出組內個別成員之自主專題研究計畫提案(包含題目與個人初步構想) |
4 |
10/10 10/11 |
自主專題研究(一)
|
自主專題研究學習週,本學期成員需於第4週準備提出專題研究計畫題目供內部討論,後續將於第7週以小組形式與助教討論題目,並隨之開始小組合作研究。 |
5 |
10/17 10/18 -J2 |
科技與醫療保健 |
《意外多重奏》案例七:癌症 《科技渴望參與》
影片:「愛的代價」(課堂活動,不須閱讀) |
6 |
10/24 10/25 -C2 |
科技、死亡與自主 |
《科技渴望參與》 H6 生命終結的自主權 書籍:《美人魚沉睡之家》(課後閱讀) 個案閱讀與討論:器官捐贈背後的行為經濟學 |
7 |
10/31 11/1 -C3 |
科技與金融、經濟 |
《科技渴望參與》 I5 「標準化」導讀 G3 萬物為我的註腳 G9 標準鍵盤 書籍:《洗錢》(課後閱讀) *繳交自主專題研究計畫提案書(第二階段) |
8 |
11/7 11/8 -J3 |
科技與風險 |
《科技渴望參與》 X1 科技就是風險 L2 數字不一定會說話:風險評估的盲點 《意外多重奏》案例一:空難 霍金、特斯拉 CEO 帶頭簽署 23 條人工智慧原則,確保 AI 安全性 霍金再預言:人工智慧一旦脫離束縛,人類將不可能與之競爭 影片:「空中浩劫:中華航空611號班機」 |
9 |
11/14 11/15 -C4 |
科技、數據與私隱 |
《IT有什麼明天》(單張提供) 「序言」 「第七章:寄望神妙的機器」 『物聯網的隱私設計問題』,火箭科技評論,https://rocket.cafe/talks/79347 書籍:《透明社會》(課後閱讀) |
10 |
11/21 11/22 -J4 |
科技、生態與工業化反撲 |
苦澀的種子-孟山都 影片:「洪水來臨前」、「看見台灣」 |
11 |
11/28 11/29 |
停課 自主專題研究(二) |
自主專題研究學習週,需以本學期第4週提出之專題研究計畫,以及第7週與助教討論通過後之題目,進行小組合作研究。 |
12 |
12/5 12/6 -C5 |
科技與人文 |
《科技渴望參與》 B1 知識生產與學術評鑑 W5 自然與社會的交集 影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
13 |
12/12 12/13 -J5 |
科技與地理 |
「矽谷產業群聚的演化與特色」(單張提供) 影片:「台灣電子科技史」 |
14 |
12/19 12/20 -J6 |
科技與社會創新創業 |
社會創新,到底是創什麼? 社會創業:定義與案例 社會創新創業提案 |
15 |
12/26 12/27 -C6 |
科技創新與制度 |
《科技渴望參與》 Q3 從香米案看傳統知識的保護 I4「資訊社會」導讀 L9 從使用的觀點看科技與戰爭 Q2 科技資訊的流通與管制:美國經驗 Q1 資訊的經濟觀察 Q4 發明不只是發明 《知識的戰爭》序 (單張提供) |
16 |
1/2 1/3 |
期末(獨立)報告 停課 自主專題研究(三) |
個人期末(獨立)報告準備週。將事先公佈個案題目,須於指定期限內完成之個人獨立報告,故實體教室課程停課。 |
17 |
1/9 1/10 (B) |
小組報告呈現與討論 |
以小組方式呈現學期自主專題研究成果,並以製作之短片形式濃縮精鍊,另每組均對他組報告提出討論與不同見解激盪(舉例而言,人工智慧(AI)與X之X,可能為傳播學院同學對商管背景同學之回饋與提問)。 *本週上課時間異動為16:00-20:00(為求所有組別報告時段一致),請同學修課前務必確認時間得以配合。 |
18 |
1/16 1/17 |
停課 (期末考週) |
延長第17週報告時間,故第18週停課。 |
1. 課前預習,課堂(含線上)參與及發言貢獻(包含獨立研究專案之組外同儕互評) 20%
2. 自主專題研究(包含獨立研究專案之組內同儕互評) 30 %
3. 每週科技、人文與社會分析作業(共計5篇) 30%
4. 個人期末(獨立)報告 20%
5. 參考書目閱讀分享(加分題) 5%
作業說明:
一、課前預習、課堂參與及貢獻(配分比20%)
課前閱讀並思考,上課參與討論(以個人為基礎,包含課程即席發言與出席率)、課堂貢獻度(發言次數與品質)。
學員的積極參與是教學成效達成的重要關鍵。故除要求學員務必能準時出席外,也希望能由傳統「旁觀者」角色,轉為「參與者」角色。這種轉換對學員而言,必須培養積極「聆聽」與「表達」技巧,並能從互動中「歸納」管理的思維。課程中亦希望學員能力求經驗分享與貢獻見解。課程討論中不在乎「對與錯」,而是希望透過意見的交換,增進我們對此一議題的了解。
二、自主專題研究 (小組團隊專案;配分比30%)
學期自主專題研究題目為:『人工智慧(AI)與X』
X為報告分組同學之所屬專業學群,探討人工智慧之發展與應用,如何於人文或社會層面,挑戰其既有領域或產業運用之形式,舉例而言,傳播學院同學將引導其探討「人工智慧與新聞傳播」(運用趨勢與衝擊),文學院同學將引導其探討「人工智慧與文學」,以激盪不同背景於科技運用之觀點,並於小組報告中以跨界角度提出回應。
繳交規範:
第一階段:於本學期第4週由成員個人分別提出初步專題研究計畫構想之主題,與欲討論的議題,與「組內」成員討論。
第二階段:於第7週(10/30 A班及11/1 B班)當週繳交確定之組內共識主題,並於次週與助教討論確認題目可行後,開始進行小組合作研究,10/30及11/1週於課堂繳交欲探討之範疇與當前討論成果暨前置研究規劃、專案時程規劃等,篇幅以4頁A4為限。
第三階段:於本學期第17週,以小組方式呈現學期專題研究成果,並以製作之8-10分鐘短片形式濃縮精鍊,另每組均對他組報告提出討論與不同見解激盪(舉例而言,人工智慧(AI)與X之X,可能為傳播學院同學對商管背景同學之回饋與提問)。
自主專題研究應包含以下內容:
三、每週科技、人文與社會分析作業(共計5篇)30%
1. 題目:請搜尋兩週內的全球科技新聞(需至少有三個報導來源或不同觀點,以求全面性及客觀度),探討該事件影響人文社會由過去至現今的脈絡,並預測對未來的影響(請附上該新聞報導)。
2. 繳交時間:每週上課前1小時為當週截止時間,一週限繳1篇,每篇至少500字。本學期至少應繳交5篇(即,至少應有5週之科技、人文與社會分析作業成果)。電子檔需上傳於政大Moodle本課程指定專區。
3. 助教每週將擇出最佳6篇分析作業,並於本課程Facebook社團公佈分享。其他同學對於前述每週6篇分析作業之線上回覆討論,亦將視其發言質量內容,計入課堂參與表現分數。
4. 本學期最後繳交日期為12/26(A班)與12/27(B班),請自行注意篇數與時間掌握。
個人期末報告將以個案分析形式進行,確認學員知識應用與邏輯分析能力。於1/9(A班)與1/10(B班)課堂繳交紙本報告(一週前於Moodle公佈題目,即分析個案之內容),逾期補交每週將扣減報告成績20分。
學員得視自身興趣與能力,閱讀本課程所附參考書目後,獨立撰寫1篇(含)以上之2,000字文字報告(對某一書目之讀後書摘與反思分析),或錄製5-8分鐘之說書影片,上傳於政大Moodle本課程指定專區。此項加分作業之最後繳交期限為1/9(A班)與1/10(B班)。
課程規範:
一、出缺席規範:
1. 本課程實施點名,輔以彈性調整空間(見下方4.說明),協助同學發展自律精神。
2. 遲到或早退三十分鐘以上視為缺席一堂課(一週)。
3. 遲到兩次以缺席一堂課計算。
4. 整學期缺席三堂(三週)以上,成績以不及格計。請自行留意缺席次數上限。
二、上課方式:
學期間學生須分組,助教將以同一專業學群成員為編組依據(約5-6人一組為原則,並視每學期修課人數調整),除課程進行討論外,亦為學期自主研究專題之小組分工依據。
上課請踴躍發言,發言次數與發言品質均計入學期成績。
本學期須繳交1份期末小組自主專題研究成果,另外並有每週科技、人文與社會分析作業,共計5篇。另有個案分析之個人(獨立)期末報告1次。
一、必要書目 (政大巨流書城已備現書,或可至各大實體/網路書店購買;圖書館另備有課程用書,可查詢及於館內閱讀(課程用書不可外借)。)
1. 陳恒安、郭文華、林宜平編,《科技渴望參與》,群學出版,2009。
2. 王文基、王秀雲、郭文華編,《意外多重奏:STS如何重組真相》,行人文化,2012。
二、參考書目 (建議依個人興趣,選擇閱讀。)
本課程將高度使用政大Moodle學習系統,請學生加入Moodle本課程指定專區,以接到最新課程通知,並利作業繳交。 Facebook課程社團連結(連結將於初次上課提供): A班:科技與人文社會 B班:科技與人文社會 此外,學生可關注以下網頁(但不侷限),以自學相關科技與人文社會之新知與趨勢。 1. 泛科學 http://pansci.tw/ 2. 癮科技 http://www.cool3c.com/ 3. 愛范兒 http://www.ifanr.com/ 4. Tech in Asia(亞洲含東南亞各國新科技與創業的報導) http://www.techinasia.com 5. Techcrunch http://techcrunch.com/ 6. 科技報橘 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 7. 火箭科技評論 https://rocket.cafe/ 8. WIRED https://www.wir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