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Registered
課程進行主要以閱讀與討論方式,針對各心理諮商理論的議題進行理解與討論,以增厚學習者自身之知識與實務經驗的聯結與整合,並提出個人之論述。
能力項目說明
1.理解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之最新發展
2.理解各大典型的諮商理論
3.以evidence-based角度增進對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技術之理解
4.增進諮商與心理治療研究之能力
週次 Week | 課程主題 Course Theme |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Content and Reading Assignment | 教學活動與作業 Activity and Homework | 學習投入時數 Estimated time devoted to coursework per week | |
---|---|---|---|---|---|
課堂講授 Lecture Hours | 課程前後 Preparation Time | ||||
1
|
課程介紹 |
1..台灣目前諮商心理師執業現況 |
講授與討論 |
3.0
|
4.5
|
2
|
1.新近諮商與心理治療趨勢 2.心理諮商效果研究 |
1.Psychotherapy in 2022 2.Mick Cooper(2008) ,Ch2(可參考中文) |
各組分配部分主題報告(主要內容及提出本組好奇與問題) |
3.0
|
4.5
|
3
|
心理諮商效果研究 |
Mick Cooper(2008) , Ch3(24頁,各疾病的治療效果) |
各組分配部分主題報告(主要內容及提出本組好奇與問題) |
3.0
|
4.5
|
4
|
各學派心理諮商效果研究 |
1.Mick Cooper(2008) ,Appendix(14頁) 2.選擇確認研讀理論(選6個理論 |
各組分配部分主題報告(主要內容及提出本組好奇與問題) 平時作業1:撰寫有關心理治療趨勢及效果的個人心得,第6週上課時交 |
3.0
|
4.5
|
5
|
國慶日彈性放假 |
國慶日彈性放假 |
國慶日彈性放假 |
0.0
|
0.0
|
6
|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 |
1.古典精神分析----重點講述 2.分組以電影作為個案分析報告 3.閱讀該治療理論的中英文研究報告各一篇(量化質化均可) |
1.講授 2.分組報告與討論 |
3.0
|
4.5
|
7
|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 |
客體關係學派/榮格心理分析治療 |
1.講授 2.分組報告與討論 |
3.0
|
4.5
|
8
|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 |
阿德勒心理治療 |
1.講授 2.分組報告與討論 |
3.0
|
4.5
|
9
|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 |
存在主義心理治療 |
1.講授 2.分組報告與討論 |
3.0
|
4.5
|
10
|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 |
個人中心心理治療 |
1.講授 2.分組報告與討論 |
3.0
|
4.5
|
11
|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 |
完形心理治療 |
1.講授 2.分組報告與討論 |
3.0
|
4.5
|
12
|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 |
認知/行為治療(期中考週 ) |
1.講授 2.分組報告與討論 |
3.0
|
4.5
|
13
|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 |
現實治療 |
1.講授 2.分組報告與討論 平時作業2:撰寫至本週有關各心理治療理論的個人偏好及心得,第15週上課時交 |
3.0
|
4.5
|
14
|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 |
家族治療 |
1.講授 2.分組報告與討論 |
3.0
|
4.5
|
15
|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 |
後現代心理治療 |
1.講授 2.分組報告與討論 |
3.0
|
4.5
|
16
|
個人簡要報告期末報告內容 |
每人約20分鐘 |
個人報告與討論 |
3.0
|
4.5
|
17
|
元旦放假 |
元旦放假 |
元旦放假 |
0.0
|
0.0
|
18
|
個人簡要報告期末報 |
每人約20分鐘 |
個人報告與討論 |
3.0
|
4.5
|
1.分組報告,佔學期總成績50%。
報告內容:
(1)依據分配章節重點整理、本組提問及結論。上課前一天上傳報告PPT檔案。
(2)個案說明/電影內容、個案評估(依理論進行個案評估)、治療計畫(包含依此理論的目標、歷程、技術、預後及可能的挑戰、及成員每人負責部分)。上課前一天上傳報告PPT檔案。
(3)閱讀一篇有關該理論的中文及一篇西文實徵研究報告,該論文主題需聚焦在治療歷程或(影響)效果。口頭報告內容包含:(a)研究目的與問題(假設)、(b)研究方法、(c)結果與討論、(d)本組評論/問題。
2.平時作業20%
(1)撰寫有關心理治療趨勢及效果的個人心得,第6週上課時交。至少A4紙1頁
(2)撰寫有關各心理治療理論的個人偏好及心得,第15週上課時交。至少A4紙1頁
3.期末個人書面報告 30%。
針對個人興趣的議題(包含理論或症狀類型或個案類型均可),參考至少5篇期刊論文(至少2篇外文),進行文獻整理並提出個人的評論/好奇問題等。至少A4紙4頁 (包含:緒論、文獻探討、討論與結論、參考文獻)
書籍
1. Mick Cooper (2008).Essential Research Findings in Counselling and Psychotherapy.
2. 修慧蘭,鄭玄藏,余振民,王淳弘等合譯(2016)。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4/E)。台北:雙葉 。 原著: Gerald Corey(2017).Theory &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10/E
3.. Corsini,R.J.(2011).Current Psychotherapies.
4.Austad.(2009).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today-- theory, practice, and research.
期刊
Norcross John C., Pfund Rory A. and Prochaska James O. (2013). Psychotherapy in 2022: A Delphi Poll on Its Future.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Vol. 44, No. 5, 363–370.( 西文資料庫 PDF檔)
.※ Mick Cooper(2010).The Challeng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Research .Counselling and Psychotherapy Research,10,3,183-191.
可參考期刊
※王麗斐、林淑君。(民99)。國內諮商與心理治療質性研究之研究方法與研究題材之初步性整合分析。教育心理學報,41,4,799-822。. ( PDF檔)
※劉効樺(2012)。認知神經科學對諮商心理治療的啟發。臺灣諮商心理學報Vol.1 No.1頁1-27。
※凃玟妤、蕭文等(2012)。台灣諮商心理師就業力之研究。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5卷,4期
※李玉嬋 ; 林惠珊(2012)。醫療場域諮商心理師之職能分析。臺灣諮商心理學報Vol.1 No.1。
※修慧蘭(2012) 。大學校院專任心理諮商輔導人員所需職能之研究。臺灣諮商心理學報Vol.1 No.1。
※張曉佩(2013)。倡導:心理諮商的新趨勢。輔導季刊49卷:3期;頁36-44.
※林家興(2014)。臺灣諮商心理師執業現況與執業意見之調查研究。 教育心理學報,45:3.03。頁279-302
※有關諮商心理師能力之相關文章可參考『諮商與輔導』期刊相關文章
※2016諮商心理師執業狀況與風險調查問卷結果。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電子通訊2017.05-0517 http://www.tcpu.org.tw/front/bin/cglist.phtml?Category=383149
※.Norcross John C., Goldfried Marvin R.( 2005).The Future of Psychotherapy Integration: A Roundtable.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 Integration, Vol. 15, No. 4, 392– 471. ( 西文資料庫PDF檔)
※Buboltz, Walter Jr.; Deemer, Eric; Hoffmann, Rebecca (2010).Content analysis of th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Buboltz, Miller, and Williams (1999) 11 years later.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Vol 57(3),. pp. 368-375. . (西文資料庫PDF檔)
三、參考影片:各組事先進行電影賞析及搭配理論做個案分析報告,可自選其他適合影片
1. 古典精神分析----《瑪麗公主》
2. 客體關係學派----《雙面誘惑》
3. 榮格心理分析治療----《黑魔女:沉睡魔咒》
4. 阿德勒心理治療----《心中的小星星》
5. 存在主義心理治療----《一路玩到掛》、《鬼怪》
6. 個人中心心理治療----《從心開始》
7. 完形心理治療----《送行者》
8. 認知治療----《派特的幸福劇本》
9.現實治療----《命運好好玩》
10家族治療----《八月心風暴》
11.後現代心理治療----《偶然與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