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學期 Academic Year / Semester 101學年度第2學期 Spring Semester, 2013
開課單位 Course Department 廣告碩一、廣告碩二 MA Program of Advertising, Second Year
課程名稱 Course Name (中 Ch.)質的研究法 (英 Eng.)N/A
授課教師 Instructor 康庭瑜 KANG TING-YU
職稱 Title 專任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
學分數 No. of Credits 3.0
修別 Type of Credit 選修 Elective
先修科目 Prerequisite(s)
點閱核心能力分析圖與授課方式比例圖
課程目標 Course objectives

本課程理論與實作並重,引領學生熟悉質的研究的各個面向。從研究典範,研究問題,資料蒐集與分析,到寫作,本課程閱讀和教授質的研究所需的各種知識和反思。課堂並著重研究方法的實作經驗,透過分享和討論其他研究者的經驗細節,和透過課堂實作,演練研究的每個環節所需的技巧。

課程大綱 Course Description

上課進度 Class schedule

1.導論
2.社會科學如何科學
3.研究者與研究對象
4.文獻批判與研究問題建構
5.如何做深度訪談
6.深描的民族誌
7.文化研究與文本分析
8.文本分析及其反撲
9.政策研究(學術演講)
10.研究倫理:理論與實例
11.網際網路研究方法:取徑之爭
12.網際網路研究方法:線上世界新倫理
13.質性研究資料處理
14.研究計畫寫作和論文寫作
15.如何評量研究的優劣
16.研究計畫口頭報告 I
17.研究計畫口頭報告 II
18.繳交期末報告

教學方式 Teaching approach

教學助理工作項目 Teaching assistant tasks

課程要求/評分標準 Course requirements/Grading standards

課堂討論與報告 20%
期中作業(資料蒐集與編碼) 30%
期末報告(研究計畫書) 50%

參考書目 Textbook & references

<核心讀物>
Ritchie, J. and Lewis, J. (2008),藍毓仁譯,質性研究方法,台北:巨流。
蕭瑞麟 (2007),不用數字的研究,台北:培生。(第四、六章)
Alasuutari, P. (1995) Researching culture: qualitative methods and cultural studies. London: Sage. (Chapter 6)
Finlay, L. (2002) “Outing the researcher: the provenance, process and practice of reflexivity”,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12(4): 531-545.
Geertz, C. (1973) "Thick description: toward an interpretative theory of culture,"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New York: Basic Books.

<其他閱讀>
每週配合進度指定讀物

課程相關連結 Course related links

本課程附件 Course attach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