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學期 Academic Year / Semester 100學年度第2學期 Spring Semester, 2012
開課單位 Course Department 法律三甲、法律三乙、法律三丙、法律四甲、法律四乙、法律四丙 Senior Class C, Department of Law
課程名稱 Course Name (中 Ch.)性別研究導論 (英 Eng.)Introduction to Gender Studies
授課教師 Instructor 王曉丹 WANG HSIAO-TAN
職稱 Title 專任教授 Professor
學分數 No. of Credits 3.0
修別 Type of Credit 選修 Elective
先修科目 Prerequisite(s)
點閱核心能力分析圖與授課方式比例圖
課程目標 Course objectives

「性別研究導論」課程中,期待大家對「性別」的理解,不僅僅侷限於「兩性平權」或是「性解放」,而是真正的能夠用「性別」的眼光,從自己的生命經驗中去透視我們自己的性別處境,由自己的生活或關係中,進行重構與解放。
本堂課的目的,在於用輕鬆活潑的方式,透過理論閱讀、影片、討論、分享等方式,讓修習本堂課的同學,都能夠在修完本課程之後,開展性別知識的視野,創造嶄新的性別經驗。
本課程專為全校學生開設,課程包括不同領域的知識,不需要法律的基礎知識,歡迎不同背景的同學們來本課程中進行共同討論!

課程大綱 Course Description

主題〈一〉:父權體制與解放
主題〈二〉:性暴力與女性主體
主題〈三〉:親子/母女關係與母職
主題〈四〉:家庭暴力與政策
主題〈五〉:性別、傳統與社會運動
主題〈六〉:性別、階級與全球化

上課進度 Class schedule

第一週 課程介紹
主題〈一〉:父權體制與解放
第二週 ── 電影欣賞與討論:【菊豆】
參考文獻:胡錦媛,菊豆─沒有出路的反叛
第三週 ── 性別壓抑與解放
參考文獻:何春蕤(1997)。豪爽女人誰不爽?呼喚台灣新女性。台北:元尊文化。
第四週 ── 台灣婦運歷程
參考文獻:范雲(2010)。〈靜默中耕耘細節的婦運革命〉,收錄於:吳介民、范雲、顧爾德編,《秩序繽紛的年代1990-2010》,頁117-136。台北:左岸。

主題〈二〉:性暴力與女性主體
第五週 ── 電影【聽不見的哭泣】
第六週 ── 性暴力事件中被害人的處境
參考文獻:王曉丹(2010)。聆聽「失語」的被害人:從女性主義法學的角度看熟識者強暴司法審判中的性道德,臺灣社會研究季刊,80,155-206。
第七週 春假
第八週 ── 性別論述與女性主體
參考文獻:Chris Weedon著,白曉紅譯(1994)。女性主義實踐與後結構主義理論。台北:桂冠。

主題〈三〉:親子/母女關係與母職
第九週 ── 戲劇【傾城之戀】
參考文獻:胡錦媛(1999)。〈母親,妳在何方?─被虐狂、女性主體與閱讀〉,王德威主編,《閱讀張愛玲─張愛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頁235-255。臺北:麥田。
第十週 ── 母職與女性自我
參考文獻:黃囇莉(2001)。身心違常--女性自我在父權結構網中的「迷」途,本土心理學研究,15,3-62。
參考文獻:Woodward, K著,林文琪譯(2006)。母職:身份、意涵與神話。認同與差異(第五章,頁359-450)。台北:韋伯文化。

主題〈四〉:家庭暴力與政策
第十一週 ── 電影【愛的太狂】
第十二週 ── 家庭暴力中的被害者/加害者
參考文獻:Linda G. Mills 著,黃煜文譯(2004)。錯的是我們,不是我:家暴的動力關係。台北:商周。

主題〈五〉:性別、傳統與社會運動
第十三週 ── 女兒繼承
參考文獻:陳昭如(2009),在棄權與爭產之間——超越被害者與行動者二元對立的女兒繼承權實踐。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38:4,113-228。
參考文獻:陳惠馨(2008),為權利而奮鬥的困境。法律敘事、性別與婚姻(第三章,頁37-56)。台北:元照。
第十四週 ── 後殖民主義女性主義
參考文獻:Gayatri C. Spivak著,陳永國譯(2007)。底層的人能說話嗎?。從解構到全球化批判:斯皮瓦克讀本(頁90-136)。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

主題〈六〉:性別、階級與全球化
第十五週 ── 外籍監護工的性別處境
參考文獻:藍佩嘉(2008)。女人何苦為難女人。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第三章,頁133-170)。台北:行人文化實驗室。
第十六週 教師出國開會

第十七週 ── 學生報告與綜合討論
第十八週 ── 學生報告與綜合討論

教學方式 Teaching approach

老師講授、討論與對話、課堂活動及報告

教學助理工作項目 Teaching assistant tasks

協助教師

課程要求/評分標準 Course requirements/Grading standards

課堂參與與發言。
任選一個與課程相關主題,撰寫3000-4000字期末報告。
課堂參與發言 50 %、期末報告 50%

參考書目 Textbook & references (為維護智慧財產權,請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1. Chris Weedon 著,白曉紅 譯(1994)。女性主義實踐與後結構主義理論。台北:桂冠。
2. 何春蕤(1997)。豪爽女人誰不爽?呼喚台灣新女性。台北:元尊文化。
3. 王德威 主編(1999)。閱讀張愛玲─張愛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麥田。
4. Linda G. Mills 著,黃煜文 譯(2004)。錯的是我們,不是我:家暴的動力關係。台北:商周。
5. Woodward, K 著,林文琪 譯(2006)。認同與差異。台北:韋伯文化。
6. Gayatri C. Spivak 著,陳永國 譯(2007)。從解構到全球化批判:斯皮瓦克讀本。頁90-136,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
7. 藍佩嘉(2008)。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台北:行人文化實驗室。
8. 陳惠馨(2008)。法律敘事、性別與婚姻。台北:元照。
9. 吳介民、范雲、顧爾德編(2010)。秩序繽紛的年代1990-2010。台北:左岸。

課程相關連結 Course related links
本課程附件 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是否禁止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