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學期 Academic Year / Semester 100學年度第2學期 Spring Semester, 2012
開課單位 Course Department 新聞一甲、新聞一乙 Freshman Class B, Department of Journalism
課程名稱 Course Name (中 Ch.)基礎採訪寫作 (英 Eng.)Basic N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
授課教師 Instructor 臧國仁 TSANG KUO-JEN
職稱 Title 專任教授 Professor
學分數 No. of Credits 3.0
修別 Type of Credit 必修 Required
先修科目 Prerequisite(s)
點閱核心能力分析圖與授課方式比例圖
課程目標 Course objectives

本學期授課宗旨:

一、介紹新聞寫作基本概念(以平面媒體為主,廣電媒體為輔)
二、透過每週作業與同學一起討論新聞寫作與採訪的實際問題與解決方法(理論)
三、強調反思,期能結合實做與理論(含指定閱讀資料)

課程大綱 Course Description

寫在上課之前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某日下午我在研究室裡坐著,心裡急著要將新學期的教學大綱送上網。回頭看了前年(去年未開)此時的教學大綱,同學名字一個個跳到眼前。大部分同學修完課後升上大三就少來往了,少數幾位又修了我的其他課程,成了相識已久的好朋友。總之,那是一段令人懷念的日子,看著同學的成長我心裡很踏實,知道有一天他們會像其他學長姐一樣在社會立足且立足的很棒。

五年前開始,我在這門課裡試著實施了「第三小時晤談」的「新教學方式」(這個詞彙是當時自創),而根據每年所得的「教師評量」,同學反應極好且要求我持續實施。九八學年稍早我在二年級「傳播理論」課也同樣採用,同學們也是稱讚有加,讓我信心大增,希望維持這個制度,讓同學們與我每週皆有固定交談時間,得以彼此分享實驗課裡的苦悶、快樂。

這麼說來,同學們或可發現我的教學方式與其他老師有很大不同,不同之處在於很重視與同學的互動、來往、交談,當然這些互動過程裡有時候涉及同學們的隱私(或反之我的個人想法),但從過去幾年評量所得來看,同學們肯定這樣子的互動、來往、交談,畢竟老師授課如果不能理解同學們在想什麼,哪有教學成果可言。因而我要在開學前籲請大家先有心理準備,樂於與我互動、來往、交談。

其次,這門課另個與眾不同之處則在於授課教師不太「授課」,而是期盼經由同學每週報告(導讀)方式共同參與。我認為,傳統由上而下的教學形式早就讓從高中升上大學來的同學們倒盡胃口,在這門課理應讓同學有更多機會互動以期收到較佳學習效果。換言之,每週至少一位同學負責將該週的閱讀資料看完後向同學報告,其他同學則應將閱讀同樣資料的回應寫在作業裡。有些導讀資料較深,有些淺些,但無論如何重點不在導讀資料,而是同學閱讀完後的反思與延伸問題。

各位目前看到的教學大綱各週主題僅是暫訂,可能依情況另訂新的閱讀資料。原因在於科技變化太大(參見下頁),目前所得都是暫時性,無論學理與實務皆然。何況自去年開始,新聞系又將基礎採訪寫作課移到實驗課之前,走回老路,我心中雖然極度不以為然也只能接受,只盼同學不要以為學理與實務二分,兩者誠然就是two sides of the same coin。

我的基本想法在於「實務無法教」,只能自己磨練,因為凡「教」者皆屬理論,而凡「學」者就是實務。如以腳踏車或游泳練習為例,再好的教練也無法協助學習者,只有自己「下海」摔幾次或喝幾次水才能「學會」。新聞採寫有類似情形,老師的功能在於討論如何能少喝幾次水或少摔幾次,但是學習苦悶在所難免。因而本課教師旨在介紹與新聞採訪寫作相關之概念,透過討論促進各位理解這些概念之實用價值,進而安定軍心,讓同學們能在未來的實務學習旅程中保持穩定情緒。

在結束這份前言之前,請容我提醒大家:這門課的宗旨不在訓練記者,而在訓練大家未來能有「如記者般地思維方式」。若要達到這點,實作課的磨練很重要,但非絕對,重點仍要回到如何結合「參考資料」與實做經驗反思還能如何進步。因而請大家多思考、多挑戰現況、多發揮創意。如此,當能與臧師快樂地享受上課的樂趣。


(註:學期中以任何理由(公假、事假、病假)超過一次,學期總分均需另外計算)

上課進度 Class schedule

100下學期進度表初擬
(本表僅為參考性質,需視上課進度修正)

週別    日期    上課討論主題        課程重點

1     0221    師生見面歡                 課程介紹                

2     0228    放假

3     0306    何謂新聞一(以閱讀為主)     1. 新聞真實與媒介真實
                                      2. 關於傳播學如何教的一些想法

4     0313    何謂新聞二(實做練習)     框架與認知
                                    
5     0320    新聞寫作要旨1               導言一(王洪鈞:新聞價值)                      
6     0327    新聞寫作要旨2              導言二(以「選擇」與「重組」為例)
                                      
7     0403    新聞寫作要旨3             軀幹寫作(程之行第八章新聞鋪陳)
                                        
8     0410    新聞寫作要旨4                記實避禍(陳順孝論文、洪櫻純論文)                                    
9     0417    新聞寫作要旨5               社會智能(楊怡珊論文)

10    0424    期中小憩                     下午茶時間    

11     0501    新聞採訪要旨1             觀察與創意(創意人,國慶與家慶)

12      0508    新聞採訪要旨2             採訪與連結(《連結》一書)    
                                        
13     0515    新聞採訪要旨3             消息來源(喻靖媛論文)
                                        
14     0522    新聞採訪要旨4              問問題(臧國仁、鍾蔚文與林金池文)
                                
15    0529    新聞採訪要旨5              新聞常規(臧書第三章)
                                        
16     0605    新聞採訪要旨6             新聞查證與問題解決(黃郁娟)
                                        
17     0612    綜合整理與延伸(一)         新聞美學(臧國仁、蔡琰論文)    
                                        
18     0619    綜合整理與延伸(二)         跟記者計畫繳交                
                                        
其餘可能討論主題:新聞與敘事、新聞真實、新聞倫理、新聞志業、新聞引述、新聞變局(液化)等,可視需要隨時納入。此處所稱之「視情況」,指實做課程中所遇到之特殊問題。如96下曾經發生大學報同學捏造新聞事件,本課隨即改納有關「新聞倫理」與「新聞志業」之討論文章與同學共同面對此一問題。    

本課教師也歡迎同學分享上課期間遇到之有趣剪報、論文。總之,這門課是由全班修課同學與教師共同建構,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教學方式 Teaching approach

注意事項:

一、本教師痛恨缺席,任何理由未到兩次(含)者學期總成績以九折計算,依此類推。

二、三小時課程每週上課兩小時,另一小時為自由晤談(tutorial,常延長為兩小時),每學期宜至少與教師晤談兩次,晤談列入學期成績評估指標。晤談時可就同學在實驗課之成品交換意見,教師僅提供建議,不負刊登或播出與否之決定。

三、上課閱讀資料可由任課教師與同學共同商議並由同學輪流擔任導讀(教學大綱所附僅為參考之用),導讀時應說明該概念之內涵並連結此一概念在實做(驗)課之實際經驗,以收結合實做與理論之效。

四、上課作業內容須先討論該週指定閱讀資料,而後以實驗課所得經驗說明該資料在應用時是否適用,為何是或為何不,有何延伸思考等。作業寫畢後須加寫「心得」(一頁以內)討論該次作業進行過程的感想,包含該次作業題目是否恰當;作業中則請勿書寫評語式文字。

五、所有作業長度均為二頁左右(行距雙行,不含心得),上課前一天(周一)中午十二時上網繳交,請勿遲交,逾時打折。

六、全學期之同學與老師溝通與討論列入成績考核項目(總分之10%,期末另發評量表),溝通方式包括課內討論、下課訪談、與老師透過email討論等項期能透過與老師適當溝通以提升同學士氣,安定軍心(情緒)。

五、學期作業為「跟記者」計畫,請常接觸「目標記者」了解其作業情況,及早約定。

教學助理工作項目 Teaching assistant tasks

本課無教學助理

課程要求/評分標準 Course requirements/Grading standards

成績評定:學期作業占30%,平時作業占40%,考試合佔20%(如無考試,則學期作業佔40%,平時作業佔50%);與老師平時討論佔10%(含上課與課餘)。

參考書目 Textbook & references (為維護智慧財產權,請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教科書(建議使用無須購買,僅為參考之用):

王洪鈞著(民七五)。新聞採訪學。臺北:正中(15版)。
陳世敏/鍾蔚文譯(民八十)。新聞與數字。臺北:正中。
臧國仁主編(民八三)。新聞學與術的對話。臺北:政大新研所。
羅文輝著(民八三)。無冕王的神話。臺北:天下。

課程相關連結 Course related links

本課程附件 Course attachments
syllabus-2012.doc
課程進行中,是否禁止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